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一上学期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年6月,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期间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我们(  )
    A . 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 . 确保各民族平等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权利 C . 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D . 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充分行使自治权
  • 2. (2023高一下·镇江期末)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9 899万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  )
    A . 国际影响力扩大 B .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 现代化全面建成 D . 改革开放的深入
  • 3.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工业“压舱石”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这体现了中国(  )
    A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 . 坚持工业优先发展 D . 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 4.  2023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400颗航天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B . 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C .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D .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
  • 5. 面对新冠疫情,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已导致百万人死亡;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病毒侵袭,免费接种疫苗,免费全民筛查。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 . 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C .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D . 医疗救治水平领先
  •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
    A . 强调了港澳特区的经济地位 B . 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 . 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 D . 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 7.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场峰会,创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多边金融机构。这说明我国(  )
    A .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 .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C . 积极推动南南经济合作 D . 主导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8. (2023高一上·怀仁期末)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 . 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 . 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 . 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9.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  )
    A .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B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建立区域性经济集团
二、拓展培优练
  • 10. [2023·湖北武汉高一联考]“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十二大报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析正式提出小康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反映了(  )
    A . 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 C .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D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
  • 11. [2023·江西赣州高一统考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
    A . 共同富裕目标完全实现 B .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 C . 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 . 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发展
  •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城镇化率超过60%,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  )
    A .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B . 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C . 有利于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程度 D . 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 13. 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国内生产总值

    脱贫攻坚

    全社会科研经费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

    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 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C .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D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14. (2023高二上·汉台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火车机车的型号命名经历了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演变。这反映了(  )
    A . 社会发展的典型时代特征 B .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C . 交通助力经济的迅速发展 D . 高铁发展冲破传统运输的弊端
  • 15.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这(  )
    A . 显示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B . 体现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C .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D . 说明了新冠疫情公共关注度有待提升
  • 16. 香港围绕修例的斗争愈演愈烈,逐步变成为回归以来最大的风波,暴力事件不断升级。部分激进暴力分子冲击中央政府驻港机构,污损国徽、侮辱国旗、鼓吹“港独”,公然冒犯国家尊严,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西方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和香港反对派纠合在一起,肆意破坏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更严重损害了香港与内地的互信关系。以下关于香港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B . “一国两制”破坏了香港的稳定与发展 C . “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坚定性 D . 香港已经成为国际反华势力遏制中国崛起的境外战场
  • 17.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  )
    A . 世界秩序重塑 B . 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 C . 发展环境复杂 D . 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
  • 18.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划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及识别区示意图,规定凡是飞越该范围的外国军机或民航飞机必须向我方提前报告任务性质、进行安全识别。这一做法(  )
    A . 基于通信技术发展 B . 利于推动文化输出 C . 凸显大国责任担当 D . 旨在捍卫国家主权
  • 19. 近年来,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这表明我国(  )
    A . 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 .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 C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 . 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三、非选择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迈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后来,随着实践形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确立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到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初,党中央又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继“四个现代化”之后中国提出并追求的“第五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和重要内涵之一。

    ——摘编自李志明《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经验。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中国2013年开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摘编自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演进及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