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 /5.2 *边城(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 边城(节选)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4-06-20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á)    包(zhā)     起(qiào)     首(qiáo) B . 鼓(léi)    打(lèi)     脖子(gěng)   联(jǐng) C . 怨(mán)    拮(jù)      停(bó)       血(pō) D . 蜢(zhà)    艋(zhà)     望(tiào)     角(yú)
  •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 竹篙     诅咒     斑斓     绿草如茵 B . 苍茫     菲薄     作揖     阴谋鬼计 C . 黯然     通宵     酝酿     峥嵘岁月 D . 惆怅     寂寥     笙箫     短小精悍
  • 3.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 B . 《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 . 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D . 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 4. 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____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②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____爷爷死了?”

    ③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___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 . 局束      假若     俨然 B . 局促      难道     居然 C . 局促      假若     俨然 D . 局束      难道     居然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各篇都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

    ①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

    ②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③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

    ④其中人事情景、古今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

    ⑤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

    ⑥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

    A . ④①②⑤⑥③ B . ③②⑥①④⑤ C . ⑤②⑥③④① D . ②④⑤③⑥①
  • 6. 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对“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描绘的“边城”,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式的地方。他的理想就是像陶渊明一样过那种隐逸的生活。 B .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 C .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D . 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赛龙舟、自由下水捉鸭子等,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具有风俗美。
  • 7. 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边城》中“爷爷”是淳朴厚道却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 B . 《边城》中大老为人处事像顺顺,沈从文敏锐地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悲剧命运,他还原大老得到翠翠。在沈从文看来,大老不可能使翠翠得到“主体性”,不可能使湘西走向现代化,因此让大老在急流中死去。 C .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D . 《边城》中,天保和傩迭一起在碧溪蛆对岸的山上为翠翠唱歌,翠翠在歌声中做梦摘到了象征爱情的虎耳草。《边城》中,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二、语言表达
  • 8. 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三、问答题
  • 9. 阅读课本《边城》(节选)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一段点评文字,不超过80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边城

    沈从文

    两年日子过去了。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头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玩灯的兵士,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喽啰!”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喽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三角粽。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

    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

    向前快快的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还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

    “爷爷,看喽啰上山了啊!”

    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祖父静静的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从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乡。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有删改)

    文本二:

    鲁迅、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他们先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亮丽旗帜,以丰厚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鲁迅重在“揭丑”,使得阿Q的性格成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阿Q正传》也成为20年代中国形象的代名词。沈从文则重在“显美”,注重发掘、凸现边域山民的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寄托了作者重造民族精神的理想,也使得《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

    (节选自历彦军《中国形象的文化隐寓》)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两年来的两个中秋节让翠翠感到极其平淡无奇是因为唱歌等活动没能如期举行以及傩送不在场。 B . 祖父遇到去年打火把的人先不做声,然后“闪不知一把抓住”,敏捷的动作表现出他粗鲁冒失的性格。 C . 顺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假装眺望河中景色,实际却听得很仔细,表现出她矜持羞涩的性格。 D . 爷孙俩“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反映出爷孙间虽然感情真挚但还是有隔膜。
    2. (2)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对边城新年迎春活动进行了详细描写,既反衬出翠翠内心的失落,也从侧面写出她对傩送的思念。 B . 小说以打火把的人为线索衔接起了两个端午,让翠翠先邂逅大老又巧遇二老,使得故事情节摇曳生姿。 C . 小说第二段开头“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既写出翠翠对傩送的难忘,又引出对上一个端午节的回忆。 D . 小说语言简约朴实却又生动形象,主要以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擅于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3. (3) 文中“鸭子”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4. (4) 文本二中所说的“《边城》继《阿Q正传》之后,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一和课本中学过的《阿Q正传》作简要分析。
五、写作
  • 11. (2022高一上·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形象。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遇到“渡口 ”, 也曾得到或将得到“摆渡人”的帮助。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 叙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