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阿Q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选择性...

更新时间:2024-06-20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状(xínɡ) 道(hénɡ)      虫(zhì)    方圆凿(nè) B . 起(liāo)    强(hènɡ)       喧(tián)    多云晴(jiàn) C . 求(qí)    神(zhǐ)       跷(qī)    遭人落(xī) D . (bì)    美(bì)        晓(xūn)    然大醉(xū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泅水  叠床架屋  蚱蜢  饥肠碌碌 B . 渔具    从中鱼利    眺望    长吁短叹 C . 纠察    赳赳武夫    甬道    珊珊可爱 D . 作弊    民生凋敝    汹涌    气势凶凶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____。 

    ②蓬佩奥的抹黑中国论,完全是为了嫁祸于人而____,与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更是背道而驰。 

    ③如何做好后脱贫时期向乡村振兴的平滑____、有效衔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A . 不绝如缕  口若悬河  过度 B . 络绎不绝    信口开河    过渡 C . 不绝如缕    口若悬河    过渡 D . 络绎不绝    信口开河    过度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面貌,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B .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C . 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沈从文。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 D .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后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各篇都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本书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便显得十分复杂。 

    ①成为深藏于作者胸间的锥心透骨的痛

    ②全书整体上又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③湘西居民古朴原始的生活与生命形式固然使人倾心神往

    ④其中人事情景、古今未来滚动交织,融成一片

    ⑤浸透着作家发自内心的乡土悲悯情怀

    ⑥未来湘西的何去何从又让作者困惑、迷茫

    A . ④①②⑤⑥③ B . ③②⑥①④⑤ C . ②④⑤③⑥① D . ⑤②⑥③④①
二、课外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 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 .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 . 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 .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 . 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 . “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 . 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3. (3) 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
    4. (4) 对于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运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峒处在三省的交界点上。这里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路整洁风雅,吊脚楼____,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____。《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了脚拇指粗的钢索了。(      ),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读过沈从文的《边城》《湘西》《湘行散记》等著作,他一片深情地把湘西一带的民情风俗、老幼贵贱的爱憎哀乐,写得____。沈从文的笔是彩笔,写出来的文章像画出来的画。画的是写意画只几笔就点出了韵味和神韵轻妙而空灵。我想,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哺育了沈从文,使他____。有了沈从文,这荒远的边地边城走近了我们,成为众多旅行者寻觅的热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色古香 明澈如镜        绚丽多姿    名声大噪 B . 古老沧桑    波光粼粼       千姿百态    声名鹊起 C . 古色古香    波光粼粼        绚丽多姿    声名鹊起 D . 古老沧桑    明澈如镜       千姿百态    名声大噪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B . 摆渡的还是个老人,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C . 老人还在那里摆渡,翠翠和黄狗也许是没有的 D . 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翠翠和黄狗也许是没有的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画的是写意画,只几笔就点出了轻妙空灵的韵味和神韵”。两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 8. 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

  • 9. 下面是边城端午节庆典示意图,请根据这个示意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 1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湖北、山东等地先后发布了景区门票减免。②据不完全统计,实施优惠措施的国内景区已有500家以上。③门票减免不仅有助于刺激消费,还可以让消费者得实惠,可谓一举两得。④“门票经济”由来已久,备受诟病,⑤而要求景区降价的声音也一直很多。⑥对于景区而言,门票减免并非短期内应对疫情的权宜之举,而是景区转型升级发展的长远之计。⑦景区依赖单纯门票收入的营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旅游需求。⑧对于景区来说,尽快摒弃对门票的过分依赖,⑨塑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和旅游生态,才是景区持续健康运转的正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