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贯洞中学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 1.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被发现。良渚遗址证实,距今5 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其依据是( )
    A . 神话传说 B . 主观想象与推断 C . 文献记载 D . 古城、宫殿、水利工程、玉器、墓葬等考古发现
  • 2.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发生在____,史称“____”( )
    A . 18世纪末;洋务运动 B . 19世纪末;公车上书 C . 19世纪末;百日维新 D . 19世纪初;辛亥革命
  • 3. (2024·从江模拟)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 .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 C .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 4.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谈道:“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下列属于秦朝创建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5.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通的( )
    A . 影响 B . 目的 C . 路线 D . 原因
  • 6. 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交替有关,某学生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查到一份日历(如下图所示)。发生在这一天的大事是( )

    A . 辽沈战役打响 B .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7. 分清“历史解释”与“历史史实”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关汉卿创作《窦娥冤》 C . 清朝创立军机处 D . 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
  • 8.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能从侧面印证宋代( )
    A . 重视过元宵节 B . 已经使用火药 C . 市民阶层壮大 D . 商品经济繁荣
  • 9. 在宋代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济南的著名词人,人称“济南二安”。一位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另一位是南宋的男词人,词风豪放,体现报国情怀。他们分别是( )
    A . 李清照﹑辛弃疾 B . 柳永﹑辛弃疾 C . 李清照、王安石 D . 关汉卿、苏轼
  • 10.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人数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海禁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也加强了中外文明的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发生在( )
    A . 公元14世纪初 B . 公元14世纪末 C . 公元15世纪初 D . 公元15世纪末
  • 11. (2023八下·香洲期末) 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第24届冬奥会等。我国成功举办这些盛会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综合国力增强 B . 国际地位提高 C . 人民生活改善 D . 符合国家利益
  • 12. 某书共60卷,内容丰富,包括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内容,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生态观等。该书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天工开物》 D . 《资治通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 13. (2024·从江模拟) 【文明的起源】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远古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因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的房屋建筑样式也不同。观察下列房屋复原图,图2应是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 14. 【古代的盛世】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15. 【民族的交融】北魏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16. 【农业的智慧】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见右图)和筒车。

  • 17. 【边疆的管辖】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地区的统治。例如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表明美国人有力量打败英军,这也扭转了法国的态度。1777年,法国开始资助美国独立战争。但是,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仍然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法国的经济却瘫痪了,平民的活路被切断了,只有起义。

    ——摘编自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虽然方式不尽相同,却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18世纪“双元革命”》

    材料三 大部分经济史学者竭力强调,“工业革命”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与1776年、1789年和1917年的几次政治“革命”相比,它是一个逐步的、缓慢进行的过程,它只影响某些制造业和某些生产资料……这一切说明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即人类经济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在1780年前后开始出现。有权威人士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野蛮的旧石器猎人向驯化的务农者的转变(这当然要缓慢得多)。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两场革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的含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在1780年前后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1分,共21分。
  • 19.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台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文明古老文化圈,即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爱琴海的古希腊文化,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挽系着它们结成的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汉、唐、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比较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广东出 发,可达东 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 下,可达东南亚和南 亚,通今波斯湾、红 海,可与大食(阿拉伯 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 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 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 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 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汉朝

    唐朝

    管理

    在徐闻县南 七里(今广 东徐闻县) 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 使后,几乎包揽了全 部的内海贸易

    材料三 瞭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1. (1) 丝绸之路“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朝以来中央政府管理海上丝绸之路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程中,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官印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材料二 岭南地区以山地丘岭为主,水土不易保持。长期以来,以种植稻麦为主,因时有水旱之虞,或不及下种,或种而无获。淳化四年(993年)二月,令岭南诸州县劝诱农民种植豆、黍、粟、大麦、荞麦等生长周期短又耐旱的粮食作物,官府提供种子,试种阶段免纳赋税。河北雄、霸诸州,因连年霖雨,河渠溢涨,积水多为陂塘,“妨农种艺”。于是,因势兴修水田,引种水稻。初种水稻时忽视了河北无霜期短的规律,至霜降稻子还没成熟。次年又引进江东地区的早稻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即获成功。江淮两浙地区,一遇旱灾,地势稍高的稻田禾苗枯死。1012年,宋真宗派使臣调运早熟耐旱作物“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择田种植。

    ——摘编自穆朝庆《北宋前期农业政策初探》

    材料三 李时珍( 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出身医生世家

    从小立志行医

    在诊室里勤奋读书

    从科举转向医学

    正式行医受欢迎

    进入太医院任职

    研究朝廷医药资料

    决定重修本草

    辞职回到家乡

    ——图书《李时珍的故事》部分目录

    1. (1) 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属于哪一类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它是研究唐朝哪一政治制度的见证?请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相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李时珍的杰出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奋斗精神的角度概述李时珍能取得举世成就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