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度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Ⅰ

更新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12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 要塞(sè)     寒(jìn)      歪(zè)     孤(shuāng) B . 人(hài)    靖(suǐ)      地(jiào)   子(nüè) C . (qiè)    荒(miào)     野(mán)    尴(gà) D . 蹿越(cuān)   巍巍(chàn)   匍 (fú)    瓦(lì)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张慌失措  悠闲   挂花  芜湖 B . 箱箧      寒噤   阌乡   明晃晃 C . 月明风清  阴惨   杀戳  逃蹿 D . 荻花      襄阳   鞠躬    响彻云宵
  •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B . 在刚刚结束的仁川亚运会,中国军团不负众望 , 金牌突破了150枚。 C . 王维、孟浩然是中国古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真可谓巧夺天工 D . 经过语文教师把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我们才豁然开朗 , 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 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拟人) B .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反语)   C . 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比喻) D . 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设问)
  • 5.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 《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 . 《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 .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 . ④①②③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题目

    说“屏”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尝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 (1) 这篇说明文的开头写母亲在夏夜背诵唐诗的事情,有着怎样的作用?

    2. (2) 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屏风的和屏风的

    3. (3)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8. 阅读小说《作家的父亲》(申平)。

          ①作家的父亲不识字,他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

          ②但是他的儿子不但识字,而且还能“码字”,他能写小说,也能写散文、诗歌。

          ③作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作家第一次把那叫作“文章”的东西拿给父亲看时,父亲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瞪大了一双牛眼,把儿子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再从脚到头看了一遍,从此便对儿子分外客气起来。

          ④原先,他动辄对儿子施以打骂,逼迫他去上山割草,下地干活,但自从儿子拿出了“文章”——准确地说,是发表在报屁股上的一篇小散文以后,他就再也不曾骂过他一句,戳过他一指头了。由于本该是作家干的活全部都分摊到了其他兄妹的头上,兄妹们便每每向父亲提出强烈抗议,但每次都遭到父亲的呵斥:他是文曲星下凡,你们呢?

          ⑤也许正是由于父亲给的这种优惠政策,使得作家的写作劲头更足了。于是他的文章便不断发表,当然也就越写越长。终于,作家大学毕业后先进了报社,后去了文联,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小有影响的作家了。

          ⑥作家成名以后,理所当然住到了大城市里,而父母则随着兄妹住进了小城市里。作家有时间就回去看看,带回去几本他写的书。父亲很想知道儿子书里都写了些什么,就想叫儿子给他念一念。但是儿子却不肯——也许是由于谦虚,也许是出于羞涩,或许是由于他应酬太多,反正他一次也没有给父亲念过。父亲没有办法,只好请求孙女和外孙女给他念,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⑦后来,作家写的书就不那么容易出版了。特别是他的作品集,想出版只能自费。作家回家几次,都没有带书,父亲的神情便有点怪异。后来,作家就咬着牙开始自费出书了。

          ⑧这一次,作家又带书回去了。他带的不是一两本,而是几百本,他回去是为推销自己的书。然而家乡真是太穷了,作家虽在家乡久负盛名,但他的书卖得并不好。他的书只卖掉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堆在父母的房间里。作家颓然而返。

          ⑨后来有一天,作家再次回乡,他忽然在街头看见了白发苍苍的父亲。父亲正蹲在车站旁和许多老头老太太一起卖瓜籽。与别人不同的是,老人的面前还摆了一摞书,只听见父亲在不停地吆喝:来看一看啊,这有我儿子写的书啊!

          ⑩作家的心颤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会以这种方式来替他卖书。

          ⑪也的确有人过去看书,他们翻着书,看着书中作家的照片,赞叹着:哎呀,这是你儿子?真了不起。这时父亲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他说:我儿子是文曲星下凡哩!

          ⑫但是却没有人买书,他们看看书的价格,说:太贵了。就买一碗瓜籽走开。父亲有点失望,但他好像并不在乎,他继续吆喝着,继续听着人家的好话,脸上兀自挂满幸福的笑容。

          ⑬作家在一旁悄悄站了许久,也没见父亲卖出一本书,他的心中充满悲凉。此刻,他真想摇身变成一个大款,走上前说:老人家,你儿子的书,我全要了。

          ⑭如果那样,父亲该是何等的幸福呀!

    1. (1) 作家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照顾和支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关的事。

    2. (2) 文章中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腻生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第⑥段)

      ②作家颓然而返。(第⑧段)

    3. (3)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结尾两段文字描写作家的心理活动,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填人名)。

    2.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①交通:

      ②妻子:

    3. (3) 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4. (4)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5. (5)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6. (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四、诗歌鉴赏
  • 10. 赏析《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2. (2) 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名著导读
  • 11. 名著阅读。

    1. (1)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语段选自小说《》,“他” 是作者(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

    2. (2)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语段中的“他”是(名字)。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的的感情。

    3. (3)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语段中描写的“他”是 (名字)。他最大的梦想是

六、默写
  • 12. 填空。

    ①阳春布德泽,。(《长歌行》)

    ②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④《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⑥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⑦ 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千古以来都是牵动文人墨客浓情的不衰主题。它是杜甫笔下“白头搔更短,”忧国思乡的白发渐疏;它是孟浩然笔下“我家襄水曲,”遥望云端的山高路远;它是崔颢笔下“?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登楼的烟波浩渺。

七、作文
  • 13. 作文:

          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在每一个清晨,想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迪桑第一株新草微笑;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促进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额净化剂。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同学,从一个最淡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

          请以“从一个微笑开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班级,以及教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