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度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Ⅳ

更新时间:2017-01-09 浏览次数:10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从猿到人变化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 . 直立行走 B . 手脚分工 C . 语言产生 D . 大脑开始发达
  • 2. (2018·甘肃) 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人 C . 半坡人 D . 山顶洞人
  • 3. 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

    A . 黄帝陵 B . 大禹陵 C . 秦始皇陵 D . 中山陵
  • 4. 香港歌星刘德华一曲《中国人》唱遍了华夏神州,其中有一句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       B . 商         C . 周        D .
  • 5. (2020八下·岱岳期中) 《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 . 尧舜时禅让制 B . 夏朝的世袭制 C . 西周的分封制 D . 商朝的盘庚迁都
  • 6.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 畜牧业发达 D . 铁器开始使用
  • 7. 下列各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①齐国②楚国③晋国④赵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8. 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面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

    A . 卧薪尝胆 B . 问鼎中原 C . 朝秦暮楚 D . 退避三舍
  • 9.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 当兵立军功 B .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 合理经商致富 D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 10.

    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这是什么字体(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篆书 D . 隶书
  • 11.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1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3. (2017七上·咸阳月考) 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 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 . 秦皇骄傲自大 C . 秦的暴政 D . 农民起义的打击
  • 14. 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 . 中央集权 B . 经济发展 C . 外族入侵 D . 儒家学说
  • 15. (2024·常德模拟)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 . 经济凋敝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 . 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 16. 两汉的都城繁华,被人们称为“东西二京”,这里的“二京”是指(    )

    A . 咸阳和洛阳 B . 长安和洛阳 C . 长安和镐京 D . 咸阳和开封
  • 17. 董必武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里的“汉”指西汉,“胡”指 (   )

    A . 蒙古族 B . 犬戎 C . 匈奴 D . 女真
  • 18. 爱旅游的小明暑假期间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请你确认他会游览到的著名文化遗址是(    )

    A . 遵义 B . 敦煌莫高窟 C . 唐招提寺 D . 大昭寺
  • 19. “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

    A . 李时珍 B . 扁鹊 C . 华佗 D . 张仲景
  • 20. 判断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诸侯争霸 C . 秦朝一统 D . 三国鼎立
  • 2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程,下列关于三国形成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备—蜀—成都  ②曹丕—魏—洛阳  ③孙权—吴—建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 22.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 . 西汉 B . 东汉末年 C . 三国 D . 西晋
  • 23.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曹操 D . 北魏孝文帝
  • 24. 现代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方面的成就(   )

    A . 天文 B . 数学 C . 地理 D . 医学
  • 25. 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佑赫一家准备游历长江,出发前佑赫要了解古代长江的概况,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A . 《水经注》 B . 《汉书》 C . 《九章算术》 D . 《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 26.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管仲相桓公”后提出了什么口号进一步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

    2. (2)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并说出他主张变法的理论依据。

    3. (3) 结合所学,概括卫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并归纳卫鞅变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 (4) 通过管仲相桓公的结果以及卫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谈谈对你的启示。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 (1) 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

    2. (2)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2. (2) 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据材料三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 29.

    如图,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诸回答:

    1. (1) 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

    2. (2) 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 (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