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8-03 浏览次数:6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流程题
  • 21. (2018·黄埔模拟)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等。生产碳酸饮料的主要流程如下:

    1. (1) 步骤Ⅰ的操作是
    2. (2) 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
    3. (3) 成品饮料中所含的溶质有(至少写出2种),写出成品饮料中含有的微观粒子符号(至少写出2种)。
三、简答题
  • 22. (2018·黄埔模拟)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 (1) (一)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 ~ 215 ℃时,又会分解放出H2

      C60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单质       B . 化合物        C . 混合物
    2. (2) 求算C60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3. (3) C60可用作吸氢材料是利用了其(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4. (4) (二)铝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材料之一。

      由铝制成的铝箔厚度仅为0.01 mm,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等。铝能制成铝箔,主要利用的铝的性质是

    5. (5) 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 (6) 某小组同学用铝箔做了如下实验: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铝箔逐渐变软,中间有液体被外面的固体包裹住。由此可以推测氧化铝的熔点比金属铝(填“高”或“低”)。
  • 23. (2018·黄埔模拟) 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
    1. (1) 往MgCl2、NaCl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物出现,这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填离子符号)。
    2. (2) 往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和CuSO4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相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向CuCl2溶液中加入光亮的铁钉,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图中反应后溶液中“ ”代表的离子符号

  • 24. (2018·黄埔模拟) 如图是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  列问题:

    1. (1) 从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是(写2条):

    2. (2) 在我们熟悉的物质中,符合图中a的溶解度曲线的物质是
    3. (3) 40℃时,将30g B物质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现将该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g。
  • 25. (2018·黄埔模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2. (2)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
    3. (3) 图中所示称量的质量是g。
四、科学探究题
  • 26. (2018·黄埔模拟) (一)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得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史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氮气的科学发现过程。
    1. (1) 方法Ⅰ: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①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②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提示: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

      请写出能用于除去氧气的物质名称:

      ③收集剩余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

      密度:1.257 2 g˙L-1


    2. (2) 方法Ⅱ: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 8 g˙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讨论:瑞利教授经过多次严密的实验,发现方法Ⅱ测得的氮气密度均小于方法Ⅰ,试分析其原因为
    4. (4) (二)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 27. (2018·黄埔模拟) 案例分析及实验探究:

    1. (1) 案例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2. (2) 案例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描述此实验的实验现象:
    3. (3) 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如下

      ①仪器X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有(填字母,下同)。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五、填空题
  • 28. (2018·黄埔模拟) 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②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用100mL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5g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时间为3分钟)。

    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1

    20%

    锌粒

    31.7

    2

    20%

    锌片

    50.9

    3

    30%

    锌粒

    61.7

    4

    30%

    锌片

    79.9

    1. (1) 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则正确的链接顺序是:氢气→(填导管口序号)。

    3. (3) 【收集证据】

      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得出结论】依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4. (4) 【反思评价】

      下表是兴趣小组第①组实验根据前6分钟记录详细数据(每分钟记录一次产生氢气的体积)。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H2的体积/mL

      3.1

      16.7

      11.9

      9.6

      7.6

      6.0


       请解释锌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变慢的原因

    5. (5)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会受因素影响,如果用实验验证该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该控制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则相同。
六、综合题
  • 29. (2018·黄埔模拟) 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号试管中………..

    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 (1) 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2. (2) 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二】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下图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4. (4)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

    5. (5) 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实验。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

      ②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

    6. (6) 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