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17-01-16 浏览次数:10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填空题</b>
  • 1. 图中,纽扣的直径是

  • 2. (2017·望谟模拟) 东营园博园是全省自然与文化的缩影,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骑行2.7km路程,用了0.5小时,则平均速度为m/s.

  • 3. (2016八上·东港期中) 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 4. 为了不影响小明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小(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 5.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来判断的.
  • 6. 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色的光屏上,则光屏上出现“彩虹”下方是(填颜色);如果照在贴有红纸的光屏上那我们只能看到(填颜色).

二、<b >实验与作图题</b>
  • 7.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请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明反射角及其大小.

  • 8.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1)

      如图是八年级八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选填“大”或“小”)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 (2)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

    3. (3) 小明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从斜面下滑物体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 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 9. 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 (1) 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 (2) 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3. (3) 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1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用力大小

      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

      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较大

      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 (4) 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5. (5) 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 10. (2017·河南模拟)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 (1) 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2. (2) 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A . 向纸板喷烟或雾 B .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 . 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 (3) 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 (4)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11.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现有茶色玻璃板个透明玻璃板,为了现象更明显,实验时应选择
    2. (2) 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 (3) 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处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 (4) 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三、<b >计算题</b>
  • 12. (2016八上·七星关期中)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