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8-08-10 浏览次数:642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
  •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这里mào密的青草在向你頻頻点头,

    当苹果滚落在草地上时,

    你会将你的目光跟zōng 它,

    你会用你的脸庞亲昵它。

    花园,我美丽的花园!

    你走遍夭yá 也找不到这样的花园,

    也找不到这样清澈、活泼的流水.

    也找不到这样的春天和夏天。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牧歌》,张振辉译

  • 2. 读下面对联·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对联一: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冯玉祥题山东青州范公亭)

    对联二:

    正气足千秋,只今砥柱中流,得力在惶恐滩头、零丁洋里

    忠臣惟一死,壮此崇祠孤屿,触景到罗浮山下、扬子江心

    (清·黄惟诰题温州文天祥祠)

    对联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山东济南稼轩祠)

    对联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幡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请一草堂

    (清·顾复初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1. (1) 对联一下联说“都学这秀才先生”。“今人”可以向范仲淹学些什么?用《岳阳楼记》中连续且意义完整的两句话回答。
    2. (2) 对联二上联赞扬文天样的崇高气节。联系《过零丁洋》,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文天样“正气足千秋”的连续的两句。
    3. (3) 对联三下联赞扬辛弃疾抗金复国的爱国精神。联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出词人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凌云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4. (4) 对联四下联说“先生亦流寓”,是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联系《月夜忆舍弟》,写出诗中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连续的两句。
  • 3. 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君子养心,莫于城。(【战国】《荀子》)

      ②君子不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

      ③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 (2) 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 . 诚实守信 B . 重德修身 C . 内敛含蓄 D . 轻财重义
二、阅读
  • 4.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

        “简·爱!——简·爱!”他只知道叫唤着。

        “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

        “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生的简?”

        “你已摸到了我,先生——你正搂着我,而且搂得紧紧的。我可不是像尸体那样冰冷,也不像空气那样虚无缥缈,是不是?”

        “我活生生的宝贝!这的确是她的四肢,这的确是她的五官。不过我受了那么多苦以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幸福了。这是梦。是我夜里常做的那种梦,我梦见像现在这样又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吻她——我觉得她是爱我的,相信她绝不会离开我。”

        “从今天起,先生,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

    (选自《简·爱》,商务印书馆,宋兆霖译)

    【乙】

        “简·爱!——简·爱!”罗切斯特激动得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罗切斯特,我是简·爱,我回来了!”

        “我不是又在做梦吧?我做过很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简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醒来后,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她不会再消失了吧?”

        “不会了,先生,我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从今天起。”

    (选自《简·爱》,吉林文史出版社,李勋译写)

    1. (1) 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这段时间内,她经历了很多事。下面时间不发生在这一期间的一项是(    )

      A . 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B . 三天流浪和挨饿 C . 获得叔叔的遗产 D . 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2. (2) 甲文选自全译本,乙文选自缩写本。请对比分析两端文字,并结合你对《简·爱》整本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200字左右。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到石码去

    舒婷

        ①世上大约没有人能记起他出生的那一天人间以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可我虽然满月之后就离开石码,再也没有回去过,但那一天的情景却完整无损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而且一年比一年丰富细致。

        ②沿海一个小小的渔镇,螺号吹出一股一股沁凉的晨雾(前句平实陈述,后句诗意传情,“晨雾”可以由“螺号”吹出,全是诗歌笔法)。爸爸出差去了,临时租借的住房又潮湿又空旷,除了粗砺的石条窗透过几线光亮,再有就是那敞开着的小门,门前几级苔痕斑斑的石阶接上路面。可以看见几双穿木屐的大脚沉实有力地踩过,脚趾虎虎地张开,褐色的宽裤管带起腥味的风。鱼尾甩动的大箩筐辚辚地拖过条石街,到处是闪闪发亮的鳞片。

        ③阳光渐渐炽热起来,石街像一条流动的火河。临时请来帮忙的渔妇靠在门框上,被正午的倦意侵袭,渐渐打起盹来。

        ④妈妈的床缩在大房子的最深处,垂着蚊帐,像一艘落下帆的小船,泊在荒凉的海边,涛声时高时低(以“船”喻“床”,又以海涛传声,具“鸟鸣山更幽”之静美。作者把诗意带入现实,虽是荒凉,却令人沉醉。)。

        ⑤外乡、独处,又怀着一个不安分的小生命。她好幻想又多愁的气质足够让她在阵痛的间歇中体味处境的寂寞和神秘。也许她想起外婆家她的清净的卧室,风百无聊赖地翻动遗忘在钢琴上的乐谱,自鸣钟一下一下地测量着岑寂,枕边那一册《聊斋志异》犹夹着多少狐仙和鬼异的故事呀,在她们那一帮教会女生中,她时常拿这些故事吓唬吱吱叫的姑娘们,其实多半首先吓唬了她自己。

        ⑥突然一阵风,凉凉的(妈妈一直这样强调,而且声明她决没有睡着),烛焰低抑,一个黑糊糊的影子隔着蚊帐撞往妈妈怀里。妈妈大惊,猛地撩起蚊帐,只见那渔妇靠在门框睡得正熟,一只黑猫蹭过她厚实的赤脚,一窜上了街。蜡烛快燃尽了,小小的火焰犹如一面小旗,飘动、展开、垂落……①

        ⑦我在那天下午出生,妈妈那天看见了什么,谁知道呢,但从此我便有了“精灵儿”的绰号。

        ⑧满月之后,绸缎庄老板把他的三小姐和外孙女一同接回大都市。我那常在地方小报上发点歪诗的爸爸,抱着他的鬈发黑黑、肤色雪白的“精灵儿”,在花园回廊上大叫:女神,我的女神。尽管后来女神长成了丑八怪,但父亲对我的溺爱有增无减,原因也和我的“精灵”有关。走在街上专挑沟沿、栏杆走,和男孩子去钓鱼,上树,吊在龙眼树上偷嘴,都有我的份。尤其我们的家在政治风云中遭难之后,妈妈遇事总得和我商量,在她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夸我也好,骂我也好,常是一声“精灵鬼”。

        ⑨有一天我要填履历表了,妈妈告诉我籍贯要写泉州。什么?我明明出生在石码嘛!②泉州我随爸爸去过,我一点儿不喜欢。籍贯在泉州是多么暗淡呀。

        ⑩而我的石码镇白天有慷慨热烈的阳光,存在石缝,流在海滩。到了晚上就发酵成浓浓的酒香。清冷的月芽儿像一弯快镰,收割一簇一簇浪花,波涛哧哧笑着,纠缠着苍白的石阶。码头边泊着小小的渔船。透过船篷是红红的灯,看得见古铜色的脊梁护卫着一窝甜甜的梦,梦中的渔家孩子像黑鳗一样扭动着。啊,咸味的梦和大海息息相关。

        ⑪让我籍贯一栏藏着我的渔镇吧,今天填乡音如缕,明天填南由一管。我在我自己的热爱中,吮吸爸爸妈妈的回想,丰满了我出生的那一块热土。

        ⑫过了许多年,我在一些场合认识了不少石码人,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去玩,并且告诉我,再也没有那条石街了,都成了柏油路,那种古堡似的老房子怕也不在了,甚至鱼也少了,现在镇上的主要经济是工厂。

        ⑬终于有一天,我把一张六角钱的船票端详了许久。六角钱,这么简单,一艘突突突弥漫着汽油味的小机轮就能把人带过三十二年辽阔的怀想,抵达梦之湾吗?

        ⑭三十二年,小镇的人与事也在我的思念中成长与凋谢。我常想那一只那么残酷地掴我屁股蛋的蒲扇大手,现在一定像老树皮那样搁在膝上,还会有孩子愿意听他讲陈年烂芝麻吗:三十多年前,有位爱抹眼泪的“先生娘”在这儿养了个哭不出声的“精灵儿”……街角的碗匙敲击乐,还一样有节奏地诱惑行人夜归的脚步吗?但卖鱼丸汤的定不是那爱咳两声的老头,该是他的儿子或孙子了。虽然那胡椒味儿,那葱花香,是我在胎里就熟悉的。

        ⑮我的手一松,绿色的船票顺着波涛一耸一耸漂走……

        ⑯让那新建的公寓大楼替代我那秘藏无数鬼魅传闻的老房子吧;让渔民综合企业公司孵出一批一批羽毛斑斓的青年和姑娘吧;……让所有的孩子都出生在那样一个热烈、明朗、高速度的现代化都市吧!

        ⑰只是在我的感情里永远有一扇开着的小门,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那天的阳光、那条市声喧喧的条石街和一个“精灵儿”三十二年绵绵的眷念。

    1984年11月

    (选自《今文观止鉴赏辞典》,有删减)

    1. (1) 仿照示例,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并围绕这个词,整合本文的相关内容。

      示例:完整无损——32年了,门前苔痕斑斑的石阶、街上腥昧的风、闪闪发亮的鳞片、靠在门框上熟睡的渔妇、“我”出生那天的情景,在记忆里完整无损。(备选词语:“精灵儿”;木屐;永远)

    2. (2) 舒婷是当代著名诗人。诗人写散文,格外诗意盎然。请品读第⑥、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写上批注。
    3. (3) 从第⑩或第⑮段中选择一处,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
    4. (4) 上文题目是“到石码去”,但作者最终还是没去。请结合文意,探究题目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区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知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1. (1) 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    )
      A . 《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 . 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 . “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 .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2.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②请写出一位符合这一“新理解”的诗人(本卷出现过的诗人除外),并简述理由。

    3. (3) 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   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 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 (1) 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 (2) 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 (3)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 .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 . “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 .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 (4) 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5. (5) 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三、写作
  •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

    ——冰心《繁星》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冰心《春水》

    读了着两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