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带上她的眼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23带上她的眼睛同...

更新时间:2017-02-13 浏览次数:8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zhuì)  步(màn)  迟(dùn)  不期而(zhì) B . (xiá)  现(tū)  拍(shè)  心有灵(xī) C . 蓝(wèi)  合(lǒng)  唱(yín)  环系统(xún) D . (hé)  抗(dǐ)  狭(zhǎi)  天涯海(jué)
  •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汉字写出来。

    1. (1) 你所看到的一切图象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带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

    2. (2)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暮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3. (3) 好在“落日六号”主舱的船体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讯系统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联系。

    4. (4) 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炭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 3.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用得不当的一项( )

    A . 苍茫的天际中,充斥着夜幕降临后的静寂。 B . 在班长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都不期而至地来到了操场上集合。 C . 小桥流水,演绎着墨瓦白墙的幸福;涓涓溪水,流淌着心有灵犀的关怀。 D . 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 这轮明月都将追随着你的身影。
  • 4.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面提纲的空白。

二、阅读理解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瞥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玻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孩子的姓名,船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sT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裹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育,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打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稚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 (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 (2) 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同语的理解。

    3. (3) 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清作简要分析。

    4. (4)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小小写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