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17-03-06 浏览次数:7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b>
  • 1. 文艺复兴中,标志这欧洲社会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作品是(  )

    A . 《神曲》 B . 《蒙娜丽莎》 C . 《哈姆雷特》 D . 《圣经》
  • 2.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其影响不包括(  )

    A .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 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 .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 3.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是哪部文献的内容(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法典》
  • 4. (2016九上·商河期中)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拿破仑、华盛顿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 赢得了民族独立 B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 打击了封建势力 D .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
  • 5. 177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这说明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重要影响(  )

    A .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 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 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D . 引起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6.

    确定学习主题、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如图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这一知识结构图中,方框1、2、3应该相应呈现的历史事件是哪一组?(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B . 工业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 .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 7. 小明收集了下列图片,其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的是(  )

    A . B .       C .       D .
  • 8. 1914年,“一粒火星”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粒火星”是指(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战役 C . 德国闪击波兰 D . 珍珠港事件
  • 9. 假设你是《启蒙报》记者,需要采访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作“启蒙之星”的专栏报道,下列哪位人物不在你采访之列?(  )

    A . 达•芬奇 B . 伏尔泰 C . 孟德斯鸠 D . 卢梭
  • 10.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 . 地圆说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相对论 D . 生物进化论
  • 11.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借鉴了苏联的做法,苏联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实行计划经济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用市场调节经济 D . 工业部门齐全
  • 12. 在《凡尔赛和约》签署之后,有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这不是和会,而是分赃的会议》,能支撑这一报道的观点是(  )

    A . 重划德国疆界 B . 瓜分德国殖民地 C . 限制德国军备 D . 占领莱茵河西岸
  • 13. “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这一内容出自下列哪个文件?(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九国公约》 C . 《联合国家宣言》 D . 《巴黎和约》
  • 14.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以上,贸易总额缩减 ,这说明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

    A . 传播速度特别快 B . 破坏性特别大 C . 矛盾特别尖锐 D . 持续时间特别长
  • 15. (2016·泰州) 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 . 恢复工业 B . 整顿金融业 C . 调整农业 D . 兴办公共工程
  • 16.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

    A . 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 . 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C . 要求企业遵循政府的经济法令 D .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  )

    A . 联合国的建立 B .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C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18.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 . 珍珠港事件 B . 诺曼底登陆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柏林战役
  • 19.


    如图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中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 . 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 . 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 . 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D . 苏联在击败德国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二、<b >材料分析题</b>
  • 20.

    14世纪以来,世界在诸多方面开始了转型,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结合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冲破思想的牢笼]

    材料一:

    [确立制度的典范]

    材料二:1689 年的这一法律文件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突破自我的榜样]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感受科技的力量]

    材料四:       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

    年代

    1789﹣1800年

    1850﹣1860年

    1890﹣1900年

    增长数(项)

    276

    25000

    200000

    注: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1. (1) 图一绘画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内涵?图二是资产阶级哪一立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2. (2) 材料中“这一法律文件”指什么?通过这一文件,最终将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逐步确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 (3) 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此时日本对外政策的特点?

    4. (4)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专利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回答,哪些方面的因素促进了世界向近代转型?(写出两点)

  • 21.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与实际相符合,合理的调整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二:

    材料三: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有人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看,成绩是辉煌的,但是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1. (1) 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 (2) 图1中1921年后苏俄(苏联)的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2中哪一条曲线代表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填写序号)

    3. (3) 材料1中的“模式”指什么?为什么说“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4. (4) 综上所述,你对政府制定与调整政策有怎样的认识?

  • 22.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是美国三位著名的总统,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志。”

    ——摘自华盛顿纪念塔内的碑文

    材料二:在上述各州及区域内(叛乱地区),所有被视作奴隶的人立获自由并于以后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

    ——(摘自钱满素《美国文明读本》)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命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1. (1) 材料一中的“提三尺剑,开疆万里”和“推举之法”分别指什么?

    2. (2) 上述材料最可能出自哪部文献?依据所学知识说说部文献生效后在军事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3. (3) 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相同的历史作用。

  • 23.

    世界大战的销烟早已逝去,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探究战争根源】

    材料一:

    【重温战争历程】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1. (1) 写出图一中A所示军事集团的名称。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二、图三德日法西斯发动战争共同原因。

    2. (2) 图四被称为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它是哪一次战役?图五会议决定的哪一内容对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3) 依据上表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写出两点)综合上述内容,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