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古代文献 | 记载 | 化学解释 |
A | 《开宝本草》 |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 制取KNO3可“煎炼而成”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
B | 《格物粗谈》 |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 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
C | 《本草纲目》 | “烧酒非古法也,白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
D | 《徐光启手迹》 | “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 | “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 溶液变为黄色 | 氧化性:H2O2>Fe3+ |
B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 溶液变浑浊 |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故而盐酸能制得硅酸。 |
C | 向溴水中滴加苯 | 液体出现分层,上层有颜色下层接近无色 |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中 |
D | 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溶液变成蓝色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
已知:
物质 | 沸点(℃) | 密度(g·cm-3 , 20℃) | 溶解性 |
环己醇 | 161.1(97.8) | 0.962 | 能溶于水 |
环已酮 | 155.6(95) | 0.948 | 微溶于水 |
(注: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有机物与水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恒沸物的沸点)
a.酒精灯加热
b.油浴加热
c.水浴加热
①在收集到的粗品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②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 (填物质名称)。
③过滤,蒸馏,收集151-156℃馏分,得到精品。
已知:2H2O(l)=2H2(g)+O2(g) △H=+571.6kJ/mol
2Fe3O4(s) 6FeO(s)+O2(g) △H= +313.8kJ/mol
①过程I中,需将O2及时分离出去,目的是。
②过程II的热化学方释式是。
③整个过程中,Fe3O4的作用是。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2mol H2、2mol N2 | 4mal H2 .4mol N2 |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 | c1=1.5 | c2 |
NH3的体积分数 | ω1 | ω2 |
混合气体的密度(g/L) | ρ1 | ρ2 |
①下列情况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3molH-H共价键断裂同时有6mol N-H共价键形成
b.3v正(N2)=v逆(H2)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有以下关系:c23mol/L;ω1ω2(填“>”、“<”、“=”);若ρ1=ag/L,则ρ2 g/L(用含 a的式子表示)
试解释在温度较高时,(NH4)2SO3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