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古代文献 | 记载内容 | 涉及原理 |
A | 《格物粗谈》 |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 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
B | 《本草经集注》 | 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 | 该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C | 《鸽林玉露》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无化学变化 |
D | 《开宝本草》 | 硝石(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 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性质 |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X | 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 |
Y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 |
Z | 原子L层电子数为a+b,M层电子数为a-b |
M |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W | 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
实验室制取联苄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
①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20.0mL苯和适量无水AlCl3 , 由滴液漏斗滴加10.0mL 1,2-二氯乙烷,控制反应温度在60~65℃,反应约60min。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依次用2%Na2CO3溶液和水洗涤,在所得产物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过滤,蒸馏收集一定温度下的馏分,得联苄18.2g。
相关物理常数和物理性质如下表:
名称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苯 | 78 | 0.88 | 5.5 | 80.1 |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
1,2-二氯乙烷 | 99 | 1.27 | -35.3 | 83.5 | 难溶于水,可溶于苯 |
联苄 | 182 | 0.98 | 52 | 284 | 难溶于水,易溶于苯 |
①FeOOH中铁的化合价是价。.
②酸性条件下,ClO3ˉ恰好氧化Fe2+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③根据上图,当T=120℃、pH=4时Fe元素的存在形式是(填化学式),该温度下,若要制得黄铁矾钠需控制pH范围(填字母选项)。
a.0~1
b.1~2.5
c.2.5~4
①N2(g)+O2(g) 2NO(g) △H1=+179.5 kJ·mol-1
②NO2(g)+CO(g) NO(g)+CO2(g) △H2=-234 kJ·mol-1
③2NO(g)+O2(g) 2NO2(g) △H3=-112.3 kJ·mol-1
则反应2NO(g)+2CO(g) N2(g)+2CO2(g)的△H=kJ·mol-1;某温度下,反应①②③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 则该反应的K=用K1、K2、K3表示)
①写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测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1gK=5.08+217.5/T,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该反应的含氮气体浓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将NO转化为N2的最佳温度为;当温度达到700K时,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解释在温度较高时,(NH4)2SO3 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NH4)2SO3和(NH4)2SO4溶液中,c(NH4+)前者(填“大”小”)
已知:
a.C的分子式是C9H12O3
b.C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4组吸收峰
c.1mLC最多消耗1mol金属Na
d.C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①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3 mol NaOH; ②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