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
③H2O(g)=H2O(l)△H=﹣44.0kJ/mol
写出 CH4(g)与 NO2(g)反应生成 N2(g)、CO2(g)和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正确的是(填代号).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表:
时间/min 浓度/(mol/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O | 1.0 | 0.58 | 0.40 | 0.40 | 0.48 | 0.48 |
N2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CO2 | 0 | 0.21 | 0.30 | 0.3 0 | 0.36 | 0.36 |
①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O)=;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代号).
A.通入一定量的CO2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通入一定量的NO
E.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1:1,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填“升高”或“降低”),a0(填“>”或“<”).
温度 | 时间/min 物质的量 | 0 | 10 | 20 | 40 | 50 |
T1 | n(CH4)/mol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T2 | n(CH4)/mol | 0.50 | 0.30 | 0.18 | x | 0.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r2O72﹣+SO32﹣+=Cr3++SO42﹣+H2O
①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除去Cu2+、Zn2+等杂质,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对滤液Ⅱ先加H2O2再调pH,调pH的目的是.
③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 , 加Na2CO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 , 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
方案1:按如图装置用H2还原无水FeCl3制取.
E中盛放的试剂是;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方案有个明显的缺陷是.
方案2:由0.1mol•L﹣1 FeCl3溶液制取FeCl2溶液,你认为其操作应该是.
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填编号).
下列错误的操作使测定的FeCl2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若在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定容时采取俯视姿势
B.若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甲同学探究“步骤三”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实验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实验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测得生成了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实验III.向2mL 0.1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 , 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说明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
②实验III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和相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NH3)2]OOCCH3+CO+NH3=[Cu(NH3)3(CO)]OOCCH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非极性键 d.δ键
与Na+紧邻且等距的AlH4﹣有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