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训...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 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 2. (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 . 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 .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 .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 3. (2018高三上·杭州月考) “要么在和家人团聚,要么在回家团聚的路上。”这是对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情结的真实写照。这种情结体现了(    )
    A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 .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C .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 .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 4.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5. (2019高二上·三水月考)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记住乡愁》开篇之作《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呈现了连城培田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片中展示的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浓的乡愁,引发了海内外华人观众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    )
    A . 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 . 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 . 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D . 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 7.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 . 包容性 B . 多样性 C . 民族性 D . 地域性
  • 8. 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苗等11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是(    )

    ①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④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显示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9. 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 . 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 . 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 . 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 . 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 10. (2017高二上·河北期中)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 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11. (2015高二上·广平期中)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

    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15高二上·广平期中) 2014年8月,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   )
    A .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 .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 .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 . 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 13. 中华姓氏源自上古,姓氏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诞生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可以说,姓氏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事实,再次佐证了(   )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姓氏文化 B .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C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 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14. 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同样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15. (2021高二下·舒城开学考)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 .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 16. 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17. (2017高二下·淮南期中)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在《汉字心能量》一书中,作者皮明以汉字“心”为重点,选择了带有“心”字旁的600个汉字,探索这些汉字字符中所蕴含的关于心灵的东方智慧。在皮明看来,含有“心”的汉字是关于“心灵”的解读和关爱,充满着正能量、饱含着人生感悟。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 . 源远流长 B . 博大精深 C . 包容性 D . 相对稳定性
  • 19. 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
    A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20. “馄饨”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秀港一带称之为“云吞”,江西称之为“清汤”,福建人称之为“扁食燕”。各地对“馄饨”称呼的差异反映了(   )
    A . 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B . 中华文化是各地城文化的总和 C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 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非选择题
  • 2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需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贵”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22. 材料: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 23. 2014年9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等十个古村落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评委会表示,此次获选的十大最美古村落和特色古村落代表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华,能很好体现广东文化的特色,并与建设“美丽广东”和“美丽中国”一脉相承。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揭示广东文化的特色。

  • 24.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注重展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等多种园林类型,形成了平稳周正、藏风聚气的山水骨架格局,体现了城市到自然、现代到传统的过渡。

    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说明中国园林博物馆布展格局。

  • 25. 材料一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材料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即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共同熔铸了内容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 (2)        根据第一问的回答,试分析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