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6....

更新时间:2018-10-09 浏览次数:3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19九上·安徽期末) “美丽”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被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写进了宪法。建设美丽中国(    )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

    ②表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逐步成为人类共识

    ③是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④说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根本核心

    A . ①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 2017年暑假期间,小红打算到泰山风景区去旅游,她应该(    )

    ①注意环境卫生

    ②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

    ③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看到其他游客破坏自然景观,应该假装没看见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 近年来,“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频频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沙尘暴”“雾霾”等环境问题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②一系列恶劣天气的出现再次向人们敲醒了警钟: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③解决“沙尘暴”“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停止发展

    ④我们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4. (2018九上·北京期中) 2018年年初,31个省份的“两会”陆续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两会”关键词之一,一些省份淡化了GDP增长目标,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这(    )

    ①是践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②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两难选择,只能二取其一

    ③表明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④启发我们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5. (2023九上·双峰期末) 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必须的、难免的。”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对这两种观点,下列认识你不赞同的是(    )
    A . 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都是片面的 B . 强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是对的,但因此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也是错误的 C . 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 6. 记者2018年2月12日从环保部获悉,近日,国务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这15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61万平方千米,占15省份国土总面积的1/4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要适可而止,不要影响当地经济正常发展

    ③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④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最关键的是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7. “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是新农村的真实写照。某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农业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该地的这种措施体现了(    )

    ①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②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一国策的是(    )
    A . 发展经济不可避免会破坏环境,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 B . 保护环境利与功只是在当代 C . 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D . 为了保护环境就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
  • 9. (2024九下·蕲春开学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

    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④启发我们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暂停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墨西哥《标志》周刊曾经发表题为《中国发展的另一面》的文章,认为森林被毁、沙漠化、酸雨、河流污染、过度开发以及20%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苦涩的一面。对此警示我们要(    )

    ①延缓经济发展速度

    ②加大保护环境的工作力度

    ③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

    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1. 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某班出了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 (1) 【板块一:内容解读】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请你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2. (2) 【板块二:践行绿色发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2017年8月16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万州区调研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和公民如何为实现绿色发展做出努力。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针对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问题,环保部部长表示,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不绿色,那么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打好是很难的,甚至是做不到的。

    1. (1) 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 (2) 为什么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3) 环保部部长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两方面即可)
    4. (4) 为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水更清,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