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第十四讲 古代诗歌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7 浏览次数:434 类型:一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2018·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 (1) 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 (2)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 (2017高一下·淮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秦楼月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①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②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

    1. (1) 上片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 (2) 下片抒发了什么情感?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 3. (2017·新课标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 .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4. (2017高一上·忻州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 (1)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 (2)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 (3)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 5. (2017高三下·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阙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 . “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 . “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 . “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 (2)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 6. (2018·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 .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 .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 (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 7. (2018·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 (1)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
    2. (2)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 8. (2018·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 (2)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 9. (2018·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 (2)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 (3)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 10.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 . 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 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 . 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 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 (2) 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 11. (2017高一上·新民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 . “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 .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 .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 (2)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2. (2018·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 (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3. (2017·新课标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 (2)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 (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15. (2017高一上·宁夏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卢纶的《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白,但是因为是承接上句而来,应接自然,并无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B .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相对应。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构成一幅严冬送别图。 C . “少为孤客早”,“少孤”已经是人生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了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 .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对未来的预测,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 . 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感人,情真意切。
    2. (2) 诗歌尾联中的“泪”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