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48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需要(    )

    ①父母的抚育    ②同伴的帮助    ③老师的教诲    ④社会的关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爱因斯坦说过: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社会的一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②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表现在(    )

    ①能够使我们获得成功,获取名利

    ②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个人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③融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④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 学校给八年级(3)班3个“三好学生”的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互相谦让 B . 李兰把刚买的教辅资料借给同学们使用 C . 同学们知道刘梅因家庭困难辍学,纷纷捐款相助 D . 王凯无偿地将自己掌握的盗号技术传授给其他网友
  • 5.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询药,不用舟车劳顿,不用费时周折。这一切说明(    )
    A . 网络使交流便利,有百利而无一害 B . 网络给了许多人可以偷懒的机会 C . 人们的交往都必须依赖于网络 D .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 6. 有句话说:“要想毁掉你的孩子,那就给他一部手机吧!”的确,因为手机许多同学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形成了不良习惯……对此,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

    ①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③积极参与网络生活、让网络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④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 7.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因为互联网(    )

    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③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有利又有弊。因此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应该(    )
    A . 邀请家长时刻监督自己,预防网瘾 B . 浏览全部信息 C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网络的主人 D . 拒绝一切信息
  • 9. 有的同学认为:做事情规规矩矩的人没有出息。凡事要敢作敢为,将来才有出息。这种观点是(    )
    A . 正确的,遵守社会秩序是懦弱、循规蹈矩的表现 B . 错误的,做事情规规矩矩能成就一切事业 C . 正确的,维护社会秩序是现代人必备的文明素质 D . 错误的,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表现
  • 10. 下列行为中,属于扰乱社会秩序,依法应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的是(    )

    ①李某闯红灯

    ②小军经常顶撞父母

    ③王某等人在电影院结伙斗殴

    ④张某拨打“119”火警电话谎报险情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1.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积极改进规则。这是因为(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④规则没有规律可循,可以随时改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休息、读书的这一举动被网友在网上热传,杭馆负责人表示:无权让任何读者离开。为此杭馆被网友赞为“最温暖的图书馆”。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

    ①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要平等对待他人

    ③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④要主动营造互尊互敬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3.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举止应彬彬有礼,态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逊。可见(    )

    ①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文明有礼只能通过端庄的举止体现出来

    ③文明有礼只与道德素质有关,与科学文化素质无关

    ④对人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 14. 2016年12月15日下午,环卫工人老徐看到一男子在路边嗑瓜子并随手乱扔瓜子皮,于是上前婉言劝阻,没想到却招来了男子的谩骂和拳打。看到这一幕你最想说的是(    )
    A . 文明无小事,处处需自重 B . 做人要宽容,遇事多周旋 C . 谩骂是违法,拳打是犯罪 D . 遇到不平事,坚决去制止
  • 15. 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 . B . C . D .
  • 16. 有一位博士生参加应聘考试,在回答“请你写出你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个考题时,交了白卷,结果被高薪聘用。而另一位博士生在求职时则向用人单位表示,如果自己被录用,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结果没有被录用。这两种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结果说明(    )

    ①我们要运用诚信智慧

    ②第一位博士生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③该用人单位不以诚信作为聘用人才的标准

    ④诚实不等于无所顾忌地说真话,也要懂得保护必要的隐私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 . 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 . 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 .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 18. 某校八年级学生王某一天在街上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在一个公共电话随意拨打了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该学生的这种行为是(    )
    A . 违法行为 B . 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 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 . 一般的好玩行为
  • 19. 某学生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出入娱乐场所,还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一次潜入某商厦盗窃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他有期徒刑五年。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

    ①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②违法、犯罪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0. 放学后,小明在校外遭到社会青年的敲诈,无奈之下,他将身上的零花钱全都交出。事后,小明立即拨打“110”报警。小明的做法说明他(    )

    ①善于保护自己

    ②应对犯罪,有勇有谋

    ③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制裁违法犯罪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b >非选择题</b>
  • 21. 名言名句往往凝练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请你结合本学期所学,解读下列名言名句所蕴含的道理。

    名言名句

    结合本学期所学进行具体解读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德)马克思

    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英)边沁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 22. 一知名企业的总经理要雇一名助理,一时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选中了一个既无介绍信又无经验的年轻人。面对朋友的困惑,他说:“他带来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而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经验和介绍信又有什么意义!”
    1. (1) 总经理看中了这位年轻人身上的哪一优秀品质?为什么会看中这一品质?
    2. (2) 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 23. 夏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此多次受到学校的批评和处分。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 (1) 夏某历次所受到惩处的行为性质一样吗?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理由。
    2. (2) 夏某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3. (3) 上述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 24. 《梅州日报》“围龙吧·两会访谈”节目推出话题:“对谣言说不,还网络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受到网友的热议。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对此有何看法。

    啊哈@超人姐姐:谣言止于智者!信息时代,勿让谣言“伤”了我们年老的父母叔伯,年轻人多长点心,多和家人们说说勿轻信网上的事。

    红日(梅州合众):网络传播速度快,真假难辨,在转发之前需认真辨析,不要好心做坏事。

    缘来是你:面对网络上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正确面对、引导,做个健康文明守法的良好公民。

    红枫叶:大家都有责任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1. (1) 网络谣言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我们如何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作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