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粤沪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力和机械 /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测量和表示力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68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物理实验室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 2.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 .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 .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D .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 3. (2017八下·阜阳期中)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 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 .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 使用中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 4. (2019八下·察右前旗期末) 小芳和晓莉购买了同类的弹力球,小芳说:“我的球的弹力比你的好”。晓莉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给小芳出注意,她该怎样办?(    )
    A . 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B . 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 . 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D . 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
  • 5. (2019八下·运城月考) 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 . 4.2 N B . 4 N C . 3.8 N D . 无法判断
  • 6. 小红利用一根橡皮筋自制了一个测力计,发现它的量程太小,只有1N.小红想将测力计的量程提高为2N,初步拟定了以下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 . 换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达到要求 B . 加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提高量程 C . 直接改变刻度,把刻度是1N的地方改写成2N D . 增加刻度,在1N刻度之外按比例加刻度,直至2N
  • 7. (2018八下·钦州月考) 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L、L、L , 则(   )

    A . L=L=L=L B . L=L<L=L C . L=L<L=L D . L<L<L<L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B .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用cm、mm等做单位 C . 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各种力 D . 能发生形变的弹簧只有拉伸时才能产生弹力
  • 9.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拉力成正比,一根长10cm的弹簧,受到0.5N的拉力时,伸长到12cm,当它受到1.5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
    A . 30cm B . 6cm C . 16cm D . 36cm
  • 10. 某弹簧秤中的弹簧断掉了一小段,如果重新安装并调零以后继续使用,测量值与原来的测量值相比较(    )
    A . 测量值偏大 B . 测量值保持不变 C . 测量值偏小 D . 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 11. 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选取弹簧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不变的量是(    )
    A . 弹簧长度 B . 弹簧材料 C . 弹簧伸长量 D . 拉力
  • 12. (2019九下·临沭月考) 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重物的重均为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当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 . 10N,20N B . 0,10N C . 10N,0 D . 10N,10N
  • 13. 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其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19八下·苏州期中) 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 . 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 .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 .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 15.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
  • 16. (2019八下·大同期中)

    如图所示,测力计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N,测力计示数是N。

  • 17. (2017八下·东莞期中)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的工具,其原理是:弹簧的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

  • 18.

    在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成弹簧测力计,它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填“A”或“B”)

  • 19. 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得弹簧原长为2cm,当受到5N的力后,弹簧伸长0.5cm,当受力后长度为3cm时,所受外力大小为(在弹簧限度内)

  • 20. 实验课上,茗茗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4cm,现在茗茗和墨墨两人分别用1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此时弹簧的伸长量是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 21.

    如图所示,请画出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F的示意图。

  • 22. 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

    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 (1) 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填写序号)。
    2. (2) 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有关。
    4. (4) 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
  • 23.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在不加力的时候,指针指在A处,当加上4N的拉力的时候,指针指在B处。根据题意,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刻度为0.5N的刻度;在弹簧测力计上画出3.5N拉力时指针所指的位置。

  • 24. 科学研究表明:金属杆受到拉力会伸长,在一定范围内,金属杆的伸长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现有一金属杆L,长为4m,横截面积为0.8cm2,实际使用时要求金属杆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0.4cm.由于直接对这一金属杆测试有困难,故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时样品所受的拉力始终为1200N,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对样品进行测试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这样设计有何优点?

    2. (2) 分析样品测试数据可知,金属杆伸长的长度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3. (3) 金属杆L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 25. 有些斜拉桥使用斜拉悬索来固定大桥,这就要求悬索要有很大的抗断拉力。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很想知道上面的悬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由于悬索很长,抗断拉力又很大,直接测量很困难,他们便取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1. (1) 分析样品C的数据可知,其所受拉力F(单位N)与伸长量x(单位m)遵循的函数关系式是,其中比例系数的单位是。对C样品,在它的抗断拉范围内,若施加的拉力为1000N,则它伸长cm。
    2. (2) 对比各样品的实验数据可知,悬索受到的拉力与悬索的伸长量均成正比,计算出各样品的比例系数,可以发现不同样品的比例系数不同,其比例系数与悬索的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