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社会习俗的变化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5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

    A . 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 . 显示中华民国与清政府的区别 C . 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 D . 对别人更加尊重
  • 2.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 . 称“老爷” B . 行握手礼 C . 缠足 D . 穿翎顶补服
  • 3. 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

    A . 野蛮粗暴 B . 复杂繁琐 C . 与西方差别太大 D . 有损人格
  • 4. 民国初年,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子剪去了长辫子。这个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长辫子太脏,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 B . 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 C . 所有群众踊跃响应民国政府的号召,争相剪辫 D . 广东的天气太热,人们用这种方式避暑
  • 5. 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我国 B .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C . 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君” D . 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
  • 6.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中的服饰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世纪20年代,当人们到上海出差或旅游时,可以看到(   )

    ①男士穿着中山装上班②时髦女子身穿新式旗袍③下属遇到上级时称“大人”④人们用电报联系在法国巴黎的亲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 . 元朝 B . 明朝 C . 清朝 D . 民国时期
  • 9. 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0. 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 .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 . 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 .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 11. 小张是20世纪初居住在上海的新国民,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

    A . 在电影院看了一会电影感到没意思,就到街上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相 B . 照相时他把身上的中山装脱下来,换上了一身时髦的西装 C . 走出照相馆,他看到一些人手里拿着剪刀在剪男人的长辫子 D . 当他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了当县长的邻居王大发就打声招呼:“王老爷,您好”。
  • 12. 如果你观看历史照片,发现照片中有剪去辫子的男子影像,那么你可以判断这幅照片反映的事件是在(   )

    A . 1898年以后发生的 B . 1901年以后发生的 C . 1910年以后发生的 D . 1912年以后发生的
  • 13. 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

    A . 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B . 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 C . 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 . 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 14. 你认为孙中山的部下见到他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

    A . 鞠躬 B . 握手 C . 点头 D . 跪拜
  • 15.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   )

    A . 老爷 B . 大人 C . 先生 D . 陛下
  • 16. 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   )

    A . 汉族 B . 满族 C . 维吾尔族 D . 藏族
  • 17. 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
  • 18. 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   )

    A . 穿西装、旗袍 B . 剪发辫 C . 改称呼 D . 说普通话
  • 19. 近代人们的生活比以前要丰富得多。当时极少数有钱的上海人可以做到的是

    ①去电影院看电影②到照相馆合影留念③将文章投到报社发表

    ④男子留短发⑤妇女可以不再缠足(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③④⑤
  • 20.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 看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学术著作 B . 称呼上司为“老爷” C . 让自己的妻子穿旗袍 D . 在报纸上看新闻
二、 非选择题
  • 21. 百日维新期间,你会看到大街上,人们都纷纷剪下头上的辫子。

    错误:

    改正:

  • 22. 民国成立后,制定的“礼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铃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铃走进殿门,遥遥地向溥仪鞠了一躬。向前 几步站定,再鞠一躬。走到溥仪宝座前,第三次鞠躬。然后,直立向溥仪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仪面前跪下。溥仪取出一份写好的答 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铃宣读,读毕交给溥仪。朱启铃再鞠躬,然后离开。

    1. (1) 朱启铃、绍英分别行的是什么礼节?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习俗的影响。
  • 24. 识图回答问题。

    1. (1)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社会习俗的哪一变化?   
    2. (2) 这一变化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3. (3) 在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至少再举一例)
  • 25.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