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发达的古代农业同...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5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题。
  • 1. (2017高一下·阿拉善盟期中)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 .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 .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 . 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 2.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 ) 
    A . 《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 . 《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 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 . 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 .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 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3.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
    A .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4. (2019高一下·鄄城月考)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土地国有制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土地私有制 D . 盐铁专卖政策
  • 5. (2017高一下·福建月考)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
    A . 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 . 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 .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 . 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 6.

    清初学者陆世仪记载:“状如三足犁,中置耧斗藏种,以牛驾之,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随下。”(如图),

    他所记载的这项工具,在我国开始出现于( )

    A . 春秋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清朝
  • 7. 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封建社会生产的唯一模式 B .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D .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
  • 8.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由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柁影斜社日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 .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 节日习俗促进诗歌的发展
  • 9.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 . 宗教习俗 B . 农业生产 C . 祭祀祖先 D . 纪念庆典
  • 10. (2019高一下·宾县期中)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11. (2021高一下·阆中月考)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 筒车 B . 桔槔 C . 水排 D . 翻车
  • 12. 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 . 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B . 均田制遭到破坏 C . 地主残酷剥削农民 D . 赋税征收巧立名目
  • 13. (2021高一下·阆中月考)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 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 .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14. (2020高一下·西安期末)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 . 小农经济 B . 佃农经济 C . 庄园经济 D . 商品经济
二、填空。
三、 解答。
  • 19.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子揆度》:“百乘之国,中而立市 ”,“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万乘之国,中而立市”。

                                                                    ——《管子揆度》

    材料二: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

    材料四: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 (1)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唐、宋时期市场的格局有何显著不同?反映了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的原因。“延缓了这种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 20.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科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 (1) 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瓦解的原因。
    2. (2) 指出材料二中“富者连阡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3) 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22. 材料一  右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  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 (3) 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文字依据。
    4.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