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中国的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长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
——《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 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 1957 | 1960 | 1962 | 1965 |
钢产量 | 535 | 1866 | 667 | 1223 |
粮食产量 | 3900 | 2870 | 3200 | 3891 |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工业总产值 | 国家财政收入 | |
1966年 | 2 534亿元 | 558.7亿元 |
比上年增加 | 17.3% | 24.4% |
1967年 | 2 104.5亿元 | 419.4亿元 |
比上年下降 | 近10% | 25% |
1968年 | 2 015.3亿元 | 361.3亿元 |
比上年下降 | 4.2% | 13.9% |
材料二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 | 工业 | 农业 | |
总产值或收入 | 4 504亿元 | 3 219亿元 | 1 285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11.9% | 15.1% | 4.6% |
材料三 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
工业总产值 | 3 967亿元 | 比上年增加9.2%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809.7亿元 | 比上年增加5.6% |
国民收入 | 2 318亿元 | 比上年增加8.3% |
材料四 “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5 000亿元,相当于经过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超过经过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