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 /第18课 科学技术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科学技术同步练习题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4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朝鲜3月16日宣布将在近期发射卫星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十二五”的目标是100颗卫星发射上天。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东方红1号 B . 神舟一号 C . 嫦娥1号 D . 长征1号
  • 2.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

    A .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C . 近代的科技和文化 D . 现代的社会生活
  • 3.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__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


    A . B . C . D .
  • 5.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

    A . 东方红一号 B . 风云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长征五号
  • 6. 新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有(   )

    ①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②华罗庚是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实践的奠基人③钱学森为中国的火箭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④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

    A . 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7. 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是(   )

    A . “两弹”的成功研制 B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 D . 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8. 如图,“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图反映的是中国哪一位历史人物(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李四光
  • 9. 2009年,袁隆平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理由是(   )

    A . 研制“两弹一星” B . 揭开“制碱奥秘” C . 修建“京张铁路” D . 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10. 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

    A . 袁隆平 B . 蒋南祥 C . 钱学森 D . 爱因斯坦
  • 11.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艰辛探索,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   )

    A . 丰收一号水稻 B . 6284型水稻 C . “籼型杂交水稻” D . “籼型杂交小麦”
  • 12.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 .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 . 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 .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 . 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 13. 中国成功爆炸“两弹”的时间分别是(   )

    A . 1964年10月和1964年6月 B . 1965年10月和1967年6月 C . 1966年10月和1967年6月 D . 1967年6月和1967年10月
  • 14. 20世纪60年代,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原子弹、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C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 15. “八六三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

    A .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 . 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 C . 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 . 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
  • 16. 世界各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   )

    A . “尤里卡计划” B . 863计划 C . “星球大战”计划 D . 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 17. 下列科学家中属于863计划倡导者的有(   )

    ①邓稼先②王淦昌③王大珩④杨嘉墀⑤陈芳允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8. 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

    A . 19世纪中期 B . 19世纪末期 C . 20世纪中期 D . 20世纪末期
  • 19. 2009年1月,国家七部委联合掀起一场整治网络低俗之风的专项整治活动。这表明信息技术(  )

    A . 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B . 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 . 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D . 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一定危害
  • 20.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展迅速,I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截止到2002年,全球上网人数达2亿多。以下有关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②网络技术于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的问世而产生 ③网络拉近于世界各地的距离 ④网络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 非选择题
  • 21.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请回答:

    1. (1) 这个建议指什么?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提出来的?

    2. (2) 这是哪位领导人的批示?

    3. (3) 在此批示后我国出台了什么重大的计划?形成了什么文件?具体内容是什么?

    4. (4) 我国现在经济还比较的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技术的研究?

    5. (5) 请你举出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 22. 列举被列入863计划的高科技领域。
  • 23. 你上网吗?你是如何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青少年上网有何要求?这一公约的制订有何意义?

  • 24. “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1840年 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强国代替救亡成为新时代的主题;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由强国转向富民;进 入21世纪,时代主题又从富民走向了和平崛起。”

    ——《国民大师之死·前言·国学复兴大趋势》同道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请回答:

    1. (1) “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救亡”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试列举两例说明这一时期“救亡”的重大历史事件。

    2. (2) “强国”时代,新中国最杰出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出现了哪些失误?

    3. (3) 为什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使“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了“富民”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4. (4) 进入21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崛起”,你认为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他在一把坐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然后让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其发射成功的意义?

    3. (3)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