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11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


    A . 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 . 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 . 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 . 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 2.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 . 研制成了发电机 B . 发明了内燃机 C . 发明水力织布机 D . 改良了蒸汽机
  • 3.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 . 蒸汽机 B . 发电机 C . 电动机 D . 内燃机
  • 4. 马克思认为,“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获得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下列有关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机器生产彻底取代了手工劳动 B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 .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 . 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 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 . 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 . 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C .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 D . 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 6. 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A . B . C . D .
  • 7.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 .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 8. 1903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零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新发明(  )


    A . 电报 B . 电车 C . 电动机 D . 电磁感应
  • 9.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一部网络小说中曾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

    A . 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 . 牛顿已经发明了电灯 C . 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 11.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里“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 . 水力 B . 核能 C . 煤炭 D . 电力
  • 12. 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人力     ②蒸汽动力     ③畜力       ④电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②④
  • 13.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 .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 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 14. 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 .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 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 . 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 15. 如图所示成就正式诞生在(  )

    A . 1965年 B . 1969年 C . 1978年 D . 1983年
  • 16.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


    A . 电子技术 B . 计算机与通信 C . 人造卫星技术 D . 互联网技术
  • 17.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

    A . 《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 .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 . 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 . 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 18.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 .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 . 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 . 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19. 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

    A . 原子能工业的兴起 B . 遗传工程的发展 C . 因特网的发展 D . 航天事业的发展
  • 20. 根据下面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 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 22.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 .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 .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23.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识图

    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1) 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 2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的优越性。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 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共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及“嫦娥一号”图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2. (2) 材料一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4. (4) 高二年级某班以“何当皓然青云上,万人争看傲长空”为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假设你是班会主持人,请你设计出此次班会活动讨论的中心议题。(要求:条目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