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④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①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但不一定是上市公司②面向市场筹集资本,资本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④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股票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①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新传媒的出现,标志着着旧传媒的消失
④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国家扩大营改增范围,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提高
②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收入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③国家完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得税制,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但高收入者缴税增多
④某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
①对同一个确定的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条件限制呈现差异性
①实践随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②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2015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材料二 “雾霾”近几年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如今,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时代 | 核心思想 | 主要观点 |
古代 | 人是自然的“奴隶” |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
近代 | 人是自然的“主人” |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 |
现代 | 人是自然的“成员” |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
当代 | 人是自然的“朋友” |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材料一: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止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布告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