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模...

皇御苑中学

更新时间:2018-11-15 浏览次数:2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雪化(ròng)     育(yùn)       然(piān)    农(yàn) B . 销声迹(nì)       异(chā)       物(hóu)     度(wěi) C . 草连天(shuāi)    连(qiào)      飞(yīng)    害(qīn) D . 风雪途(zài)      竺可(zhēn)    发(méng)    殊(xuán)
  • 2. (2018·乐山)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 .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 《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 . 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 . 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 . 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 , 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 . 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 , 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 ③④②①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①②
  • 5. (2018·深圳模拟)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B .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两者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 .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二、默写
  • 6. 默写。                          

    1. (1)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3) 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4)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 (5)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6. (6) 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
    7. (7) 《渡荆门送别》中写水中映月、天边云霞的诗是:  
    8. (8) 《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君子洁身自好、庄重质朴的语是: , 
三、阅读下面文段,做题。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雾凇沆砀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 (2) 选出与“山僧曰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 心而寓之酒也 C . 醉翁意不在酒 D . 属予作文以记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 (4) 《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9题。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①自21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选自2017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2. (2) 概括纳木错湖越变越大的三个具体原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 . 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 . 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 . 第⑥段划线词语“一定”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4. (4) 作者在文末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哪些事情。(试举四例)
  • 9.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陈柏清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淤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恨使我的心呼评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裸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裸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辫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冀冀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真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中,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 (3)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 (4)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五、阅读下面。
  • 10. (2018·潍坊)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 (1) 片段①中的“我”是指,片段②中的“我”是指
    2. (2) 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写作题
  • 11. (2018八上·绍兴月考)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个他(她),他(她)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她)包括你的同学、朋友,他(她)还包括你的师长、前辈,他也许还是邻里街坊,旅途中遇到的伙伴……对于每个他(她),你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会因为时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对他(她)逐渐了解。

    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①这个题目限定了你应该选择写人的素材,选择素材时要注意新颖。②“逐渐”一词很关键,提示我们要写清楚“我”的了解过程和对方的具体表现。③了解的内容可以是展现对方的某种品质,例如敬业、热心、有梦想等等,也可以是显露对方身上的缺点、不足等。④选材举例:a.“我”逐渐了解了邻居小姑娘的开朗/活泼的个性。b.“我”逐渐了解了跆拳道老师对这项运动的执着热情。c.“我”逐渐了解了某个历史人物的博大胸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