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

更新时间:2019-01-15 浏览次数:4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b>
  • 1.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niàng。(朱自清《春》)

    ②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她憔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刘湛秋《雨的四季》)

    ③后来发生了分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莫怀戚《散步》)

  • 2.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1. (1) 水何澹澹,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3) 潮平两岸阔,
    4. (4) 枯藤老树昏鸦,
    5. (5) 《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是:
    6. (6) 同桌小明这几天总是浪费时间在玩游戏上,你可以用《论语》中的去劝导他。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俄而雪骤

    ②与友

    ③不亦

  • 4.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B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C . 《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孟德合称“三曹”。 D . 《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2. (2) 阅读下面的表格,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故乡》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勇敢无畏

二、<b >现代文阅读</b>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选自杨绛《老王》

    (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三)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选自李森祥《台阶》

    1. (1) 阅读写人文章,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品析文中划线词语“镶嵌”“直僵僵”的表达效果。
    2. (2) 细节中见人物性格,见内心世界,见真情。试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3. (3) 以形写神,父亲专注的目光里,我们读到了父亲的执着。刻画人物,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试着描写一个人物片段,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字数150字左右。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明

        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 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 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 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

        甚至有些纳闷: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竟然还有“保留曲目”。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而这个故事不同,这一则是关于绝望。

        前些年,我自己的所谓“摄影事业”连年徘徊,养家糊口、生存发展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常令我一片茫然。努力、坚持这些话其实根本无需再用来劝勉我,那是我一直的选项。现实早已教训我,纵然你觉得跟什么事业是天生一对,一直坚持,也未必能一路好走。现实不一定只让人咀嚼苦难,还可能让你吞咽绝望。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怎么也过不去的境地,眼睁睁地与绝配走入绝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绝地求生”。艺术本来就在最疼的地方,我们只能心甘情愿感受它、始终信它、一直陪它。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家族史话将来讲给我的孩子听。它制止了我渴望回报的焦急企图,它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苦难底限的猜想,清晰了我对困难的预判。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那里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讲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 (2)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修辞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批注。
    3. (3) “父亲”给“我”讲这一则关于绝望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4. (4)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A.父亲的故事    B.五个山芋    C.父亲的底牌

三、<b >古诗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 (1) 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 (2) 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去?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

      ②去后

      ③天又 , 公将焉之

      日,饮酒乐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 (3)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四、<b >写作</b>
  • 9. 最近,网络流传“最伤父母心的冷暴力口语”,其中4句颇能反映当今某些中学生的心态。

    ①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②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③说了你也不懂。④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从以上四句任选一句话,再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

    (一)描述一幅说这句话时的生活画面。

    (二)对说这句话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 10.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新学期一段时间了,那些曾经的人、事、景、物,或远离,或走近了你。请以“你和我很近”或“你和我很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通过具体事件写出独特感受,要求真情实感。②写作前请认真构思,尽量不要涂改。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