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2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上述耕作方式是

    A . 刀耕火种 B . 铁犁牛耕 C . 耜耕 D . 耦犁
  • 2.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3.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 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 .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4. 《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A . 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 . 已经使用牛耕 C . 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 . 社会秩序混乱
  • 5. 《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 . 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 . 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 . 畜牧业发达 D .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 6.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    ) 。
    A . 自然经济的产生 B . 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 . 商品经济的活跃 D . 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 7. 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    )
    A .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8. 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 . 由西域传入 B .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 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 9.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 .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 . 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 .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 . 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10.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    )

     

     

    A .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 .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11. 《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 . 男耕女织 B . 精耕细作 C . 铁犁牛耕 D . 自给自足
  • 12.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 . “人定胜天”的思想 B .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 “精耕细作”的特点
  • 13.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被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图为康熙帝命令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 .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 .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C .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D .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 14. 《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 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 . 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15.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
    A . 个体分工 B . 社会制度 C . 生产能力 D . 劳动力短缺
  • 16.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 手工业纺织技术 D .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17.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8.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 . 精耕细作 B . 自给自足 C .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 19. “昼出耘天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里所反映的经济形式是(    )

    A . 刀耕火种 B . 集体协作 C . 小农经济 D . 庄园经济
  • 20.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 .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 .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图片:

    图1: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剪纸作品。

    图2:2011年3月21日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郞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请回答:

    1. (1) 材料中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 (3) 结合材料,请合理地推测一下,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 22.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 (1) 依据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 (1)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 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 (3)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 (1)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2. (2) 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 25.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