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69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

    A . 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B .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 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 . 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
  • 2.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因素除一战外,还有(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 .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 .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 . 国货运动的推动 D .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3.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

    A .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 . 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 . 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 4. 1900~1920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只占14%。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这反映出当时 ( )

    A . 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 B . 近代工业发展缓慢 C .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D . 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
  • 5.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 )

    A .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B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 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 6. (2016·安徽模拟)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 .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 7. (2020高一下·应城期中)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 . 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 . 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 . 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 . 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8.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

    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 . 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 . 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 .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9.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 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 . 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 10.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洋务企业的兴衰 D .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11. 下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最主要原因是(  )

    A .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 . 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 .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 .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 12. 开始于1914年的新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以下对这次工业化浪潮出现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的影响 B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 五四运动的影响
  • 13.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 . 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 .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 . 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 . 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 14. 下表是国民政府1946—1947年对外贸易数额表(单位:千美元)

    年代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入超值

    1946

    650,890

    178,687

    472,203

    1947

    900,222

    537,411

    362,811

    当时大量涌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 )

    A . 美国货 B . 德国货 C . 英国货 D . 日本货
  • 15.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    )

    A .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 .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 16.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 . 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 . 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 . 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 . 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趁合理
  • 17.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 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 .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 . 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分布不合理 D .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18. 下表是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当时中国 (  )

    项目

    1920年

    1936年

    机器制造品

    12.9%

    20.5%

    手工制造品

    32.2%

    25.5%

    农产品

    45.4%

    45.9%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 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D . 民族工业产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 19. (2017高一下·拉萨期中) 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

    A .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 . 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D . 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 20.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 . 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 . 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 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 . 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请回答:

    1. (1)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 22.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

    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

    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

    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

    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

    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

    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 (3) 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

       因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 23. (14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 24.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

    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 (2) 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 (3) 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 25.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 (2) 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 (3) 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