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 历史 高一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随堂巩...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9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客观题
  • 1.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2.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和崛起。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概括,它应该是( )
    A . 西部开发 B . 市场经济 C . 改革开放 D . 大国崛起
  • 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4.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说明两者( )


    A . 性质上完全相反 B . 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 . 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D . 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 6.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7.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 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8. 在农村由改革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

    ①管理体制改革   ②所有制形式改革   ③分配制度改革   ④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9.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 .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 . 增强企业活力
  •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 . 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 13. 1992年初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
    A .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 .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 .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A . 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 .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 . 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 .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15.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94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 . 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 .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D .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 16.

    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内容是:( )

    A .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 .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 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 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 17.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  )
    A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 .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 .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 .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18.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 .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19. “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9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 .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他们都(   )

    A . 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 . 忽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 . 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D . 运用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二、 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 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 (2)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3. (3) 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西之路

    1969年,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挖到的第一桶金。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  昆山之路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昆山产业转型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从“昆山制造”跃升到“昆山服务”的重要保证。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迎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

    ——《昆山巨变》

    1. (1) 据材料一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2. (2) 华西村和昆山发展的道路有哪些相同点?相对于华西村,昆山的发展出现了怎样更为明显的特征?
  • 23.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请回答:

    1.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材料一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2. (2) 历史发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转型?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这位董事长心中十分忐忑不安,不知邓小平会如何看待他的礼物。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股票被人们看做为市场经济的标志,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被人们认为寓意深刻。

    材料二 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曾与邓小平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他说,如果你们成功,那将会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他的意思是,人类的认识规律将由此改变。

    ──新华网2002年《国际社会关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 (1) 你认为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2. (2) 为什么基辛格说“如果你们成功”,“人类的认识规律将由此改变”?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 (2) 概括指出材料二包含的基本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