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10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从50年代开始使用票证,一直到90年代初结束,票证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供应匮乏 B . 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 C . 实行计划供应 D . 发展经济的需要
  • 2.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3. 下面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 在中国,票证是城市居民的一种特权,农村人口是不能享受这一待遇的。 B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C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在新中国成立时开始实行。 D . 票证分为很多种,在不同的地方它的种类和样式不同。
  • 4. 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有糕点票、饼干票、月饼票、豆制品票、糖票、肉票等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票证得多样性 B . 票证的地区性 C . 物品供应充足 D . 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
  • 5.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6.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这主要得益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 7. 1954年3月1日,政务院(现在的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 . 在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实行粮票 B . 我国对粮食实行计划供应 C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D . 在50年代粮食供应充足
  • 8. 属于60年代的生活场景的是(   )

    A . 有钱想买啥就买啥 B . 大街上人们穿得的衣服五颜六色 C . 有钱也不能买一些东西 D . 农村和城市一样,也有各种票证
  • 9.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 南方谈话与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 .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 重新启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 10.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出现了( )

    A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 .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 .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 .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11. 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 ②农民购买能力增强

    ③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    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能够被取消的直接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 B .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活跃 C . 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产量提高 D . 经济体制的改革,产品极大的丰富
  • 13. (2020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 计划经济时代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1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在我国开始出现的时代背景(   )
    A . 改革开放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八字方针”的实行 D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15.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在我国产生的条件(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③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④ 金融领域的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1986年,中国银行开始发行长城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987年工商银行在广州发行红棉卡,1989年10月又在京、津、沪发行牡丹卡,1996年工商银行共有290个城市发行牡丹卡,发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887万张,近7万家特约商户;1991年农业银行在广东发行金穗卡,1996年,农业银行共有346个分支发行金穗卡。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银行业务发展为减少现金流通做了贡献 B . 国内银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业务的蓬勃发展 C . 银行改革的开始 D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结束
  • 17. 下面关于我国银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是银行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进行的改革 C . 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提高,地区经济交流及异地采购的活跃产生的 D . 票证结束后,它才出现
  • 18. 下列哪项不符合21世纪人们的生活(   )
    A . 出国旅游成为一种普通的方式 B . 拿卡就可以在商场自由消费 C . “绿色环保”成为一种口号 D . 衣服的颜色开始变得五颜六色
  • 19.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 对外经济交流 C . 人民的勤奋工作 D . 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
  • 20. 粮票等票据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1. 指出票证制优缺点?
  • 2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 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读上图: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1. (1) 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 (2)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 (3) 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 2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以及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