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5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题
  • 1. 下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 . 孔子主张平等待人 B . 春秋时期奴隶地位提高 C . 孔子“仁”的学说 D . 孔子反对社会等级差别
  • 3.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 . 维护周礼 B . 实行仁政 C . 强调教化 D . 为政以德
  • 4.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有教无类” C . “温故知新” D . “当仁不让于师”
  • 5. 《论语·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
    A . 也不明确答案 B . “有教无类” C . 偏爱某些学生 D . “因材施教”
  • 6. (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 . 周礼 B . 和谐的人际关系 C . 礼貌待人 D .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 7. 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清静无为 B . 兼爱非攻 C . 克己复礼 D . 格物致知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 . 《春秋》 B . 《尚书》 C . 《论语》 D . 《道德经》
  • 9. 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5位学员艾迪、夏天、李天翼、梅友、茹丝表演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 . 法家 B . 道家 C . 儒家 D . 墨家
  • 10.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 . “仁”和“礼” B . “仁”和“为政以德” C . “克己复礼” D . “忠恕之道”
  • 11. 孔子聚徒讲学,学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有教无类 C . 不耻下问 D . 当仁不让
  • 12. 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B . 主张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 . 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 . 有教无类
  • 13. 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孔子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 “仁”学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C . 孔子适应了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 .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 14.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 . 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 . 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 . 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 15.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
    A . 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 .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 . 主张无为而治 D . 主张“为政以德”
  • 16. 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  )
    A . 辩证法思想 B . 无为而治思想 C . 仁学思想 D . 为政以德思想
  • 17. 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8.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 .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 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 19.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
    A . 民贵君轻 B . 无为而治 C . 以法治国 D . 兼爱非攻
  • 20. 老子和孔子相似的主张是(  )
    A . 反对苛政和严酷的刑罚 B . 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 . 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 . 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
二、材料分析题题
  • 21. 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 (2)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 22.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我无为,则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美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1. (1) 材料一中“礼”的实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孔子是否反对一定程度的改良?并举出近代史上利用其身份进行的改革运动是什么?
    3. (3) 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张上的异同。
  • 2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寰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1. (1) 这三则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 (2)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评价?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材料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四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 (1)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概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 (2) 材料三、材料四是谁的思想观点?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