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语文考试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10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è)   幸(rǎo)   哭哭啼(tí)     惟连声(wéi) B . (chan)  病(zhuō)  不人事(xǐnɡ)   狗血头(pēn) C . (tiē)   心(qiào)  尖嘴猴(sāi)    一步一(dù) D . (zhuó)  星宿(sù)    喜从天(jiànɡ)  万家私(ɡuàn)
  • 2.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 .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 . 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 . 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 3. 对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明代的小说家。 B . 范进、胡屠户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C . 《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作者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先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再写中举后的情形。 D . 对范进这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进行刻画的。
  • 4. 对《范进中举》写作技巧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范进周围的各种人物在他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将趋炎附势的社会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B . 文中多次使用肖像描写,如“方面大耳”“尖嘴猴腮”,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 . 范进发疯的情节,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众人的反应,烘托范进的疯狂,把范进发疯的丑态表现得十分充分。 D .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句运用了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胡屠户的恭敬殷勤,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 5. 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

    A . 赵云 B . 关羽 C . 张飞 D . 马超
  •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A . 郑屠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B .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 , 也还干净,…… C .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D .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 , 少顷范老爷洗脸, 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宋江等人的故事,宋代就在民间流传,后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施耐庵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明末农民起义中得到的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创作了《水浒传》。 B .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C . 《水浒传》是一部古代白话小说,保留着宋元时期的一些口语。比如“休恁地说(不要这么说)”“在路上趱行(赶紧走)”等等。这些口语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句式方面都有区别。 D . 《水浒传》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即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我国的四大古典小说都属于章回体。
  • 8. 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 . 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 C . 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 . 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是(    )
    A .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拙病:倒霉的病) B .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C .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带挈:提携,提拔) D .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 , 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 10. 选出不是夸张的一项(    )
    A . 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 B . 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C . 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 D .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 11.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科举考试,一般童生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进入官学学习,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 . “见教”,意为“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C . “在下”,古人对对方的尊称。 D .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 12. 对下面各句表现人物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 B .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 .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 D . “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 13.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它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了108个英雄人物形象。 B . 杨志更改行路的时间,在地段好、人多的地方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段,却是趁天热时赶路,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这些体现了杨志精明、谨慎的性格特点。 C . 杨志不允许众军汉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劈头劈脑地鞭打士兵,说明他性格粗暴、有勇无谋。 D . 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除了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以致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这一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吴用等人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
  • 14. 《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对晁盖、吴用一方取胜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劫取生辰纲是正义之举

    ②众好汉团结一致,协同作战

    ③众好汉武艺高强④占有天时和地利

    ⑤巧妙利用敌人矛盾,瓦解对手

    ⑥分工精细,组织、谋划、传信、引诱等均有落实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 15. 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请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 . “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 . 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 .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
二、填空题
  • 16.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部以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是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因此,它的叙述方法带有明显的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部作品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从直至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者的智慧、反抗精神和优秀品质。课文《智取生辰纲》中的“纲”是指的组织,也就是“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 17. 趣味性能力训练

    ①《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是

    ②《水浒传》中着重描写了位英雄好汉,试列举几位:

    ③《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的是

  • 18. 从下列历史人物中任选两位,各写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成语。

    孟子  墨子  项羽  刘备  陶渊明

    ①历史人物:;成语:

    ②历史人物:;成语:

  • 19. 语文常识

    ①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是

    ②《智取生辰纲》选自,作者人。

    ③小说是以刻画为中心,通过来反映社会生活。

  • 20.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人缺处,选择正确的顺序。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 21.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 

    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g chén )  半(shǎng xiǎng)  茅(sè sài) 顿开 

三、文言文阅读
  • 2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 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 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 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 (1) 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 (2)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四、现代文阅读
  • 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问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籁籁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撅,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撅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 (1) 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处。

      动作描写的主要动词

      描写对象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老虎

      扑、掀、剪

      扑、搭

      武松

    2. (2)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 (3) 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4. (4) 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 (5) 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 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1. (1) 写出下面句中客人的姓名。

      ①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②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2. (2) 你知道七个客人喝完酒还要求兜上一瓢的用意吗?
    3. (3)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

    4. (4) [乙]段中的两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5. (5) 课文中,[乙]段出现在甲段之后,如果将它调到甲段之前,你觉得好不好?
五、写作题
  • 25. 写作练习

        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只要用快乐的心去品味生活,你会发觉,欢笑时刻与我们相伴,请以“                   的欢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使用一些描写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