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8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题
  •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应该出自《诗经》中的(  )
    A . 《风》 B . 《小雅》 C . 《大雅》 D . 《颂》
  • 2. (2021高三上·咸阳开学考)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 《硕鼠》 B . 《小雅》 C . 《诗经》 D . 《关雎》
  • 3.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 . 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 . 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 . 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 . 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4. 下列有关楚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一种新体诗歌 B . 产生于春秋时期 C . 利用民歌形式 D . 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 5.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
    A . 唐诗和宋词 B . 国风和《离骚》 C . 楚辞和汉赋 D . 国风和汉赋
  • 6.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文化气度”的文体是(  )
    A . 楚辞 B . 汉赋 C . 宋词 D . 元曲
  • 7. (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 下列有关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B . 汉代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 C . 一种与《诗经》和楚辞没有任何联系的文体 D . 一种专门用于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文体
  • 8. 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都不是
  • 9.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都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
    A . 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 . 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 . 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 . 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10.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 .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 . 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 . 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 . 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1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文学体裁是(  )
    A . 楚辞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元曲
  • 12. (2016高二上·江苏期中)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 . 李煜 B . 李清照 C . 陆游 D . 辛弃疾
  • 13.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
    A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 .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 14.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
    A .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 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 . 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 . 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 15.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
    A . 《水浒传》 B . 《三国演义》 C . 《红楼梦》 D . 《聊斋志异》
  • 16. 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

    A . 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 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 17. 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的是(   )

    ①《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       ③《红楼梦》 

    ④《金瓶梅》       ⑤《西游记》       ⑥“三言”“二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⑥
  • 18.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 逐渐贵族化 B . 逐渐平民化 C . 逐渐宗教化 D . 逐渐神秘化
  • 19. 下列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楚辞    ②赋    ③词     ④散曲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④②
  • 20.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适应商品经济和市井街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下面不适应此需求的是(  )
    A . 明清小说 B . 唐代诗歌 C . 宋词 D . 元曲
二、材料分析题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340~前278)

    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名人加以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
    2. (2) 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3. (3) 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1) 请归纳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 (2) 图二、图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 2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1) 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 (3) 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4. (4) 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 (1) 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 (4)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学家

    材料二

    《连年有余》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请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试概括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