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5-10-08 浏览次数:15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体现了材料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本主义 D . 民生主义
  • 2. 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当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    )
    A . 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 B . 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 C . 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D . 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 3.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 .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 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
  • 4.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 . 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 . 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 . 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 . 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 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 . 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 . 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 . 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 . 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 6. (2018高二上·北京期末)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 .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 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C . 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 . 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7.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
    A . 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 . 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C . 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 . 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 8.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 .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 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 9.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 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创立民国” C .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 . “天下为公”
  • 10. 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A . 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B .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 . 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 11.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据此可知,孙中山旨在阐明(    )
    A . 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 . 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 . 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 . 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 12. “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A . 要求推翻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B .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C . 认识到工农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 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民主权利
  • 13. (2023高二下·高陵月考)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 .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14.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
    A . 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 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 . 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 . 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 15.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  )
    A .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 .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C .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 . 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 17. (2016高二上·玉山月考)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 . 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 . 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 .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 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 18. 著名学者李泽厚在《论孙中山思想》中讲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认识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和成功,也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挫折。”其软弱表现在(    )

    ①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        

    ②没有明确提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目标

    ③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没有找到革命的同盟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③
  • 19.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 .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B .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C .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 . 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 20.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昨天,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C .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念,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方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纳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摘自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材料二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有何发展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
  • 22.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l906年)

    材料二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迭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l919年)

    材料三    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 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1923年)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孙中山《关于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宣言》(1924年)

    1. (1) 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含义并作简要评价。
    2. (2) 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 (3) 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开始新的革命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4. (4) 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谈点你的认识。
  • 23.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传》

    材料二    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材料三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所述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怎样政治局面?美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差异。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

    材料二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

    ——《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全集》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为什么又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
    3. (3) 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个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演说中说:“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

    材料三  美国中国两部宪法内容摘要: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为四年……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原因,评价孙中山“平均地权”主张的积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异同之处。
    4. (4) 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指出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