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九)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潮...

更新时间:2017-03-31 浏览次数:89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 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 .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 2. 郭斌龢教授曾评价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先生于中西治术学理,实能究极源委,有以探其异同得失之所在……其翻译西书,志在补偏救弊,有目的、有分寸,与盲目从西人,一往不返者大异。”这位思想家是(  )

    A . 魏源 B . 严复 C . 康有为 D . 谭嗣同
  • 3.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  )

    A . “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 B . 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C . 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 D . 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
  • 4.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 戊戌变法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5.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来&源:ziyuanku.com

    A .  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B . 提高民族素质,迎接马克思主义 C . 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 . 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 6. 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A .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B . 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C . 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D . 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 7.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  )

    A .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 .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 .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 .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 8.

    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

    A . 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 .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9.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 .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 .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 10.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天演论》 D . 《资政新篇》
  • 11.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

    A .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 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 . 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 . 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 12. (2020高二上·成都期中)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 .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 .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 .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13.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

    A .    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 . 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 C . 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 . 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 14.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15. (2018高二下·武邑开学考)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改良主义
  •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年座谈会上说:“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下列文章或著作符合这一论点的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
  • 17.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  )

    A . 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B . 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C . 撰写了《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D .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18. “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作者批评洋务派(  )

    A . 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 .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 . 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 . 以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
  • 19.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 . 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 . 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 . 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 .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 20. 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  )

    A . 社会契约 B . 民主共和 C . 理性判断 D . 三权分立
  • 21.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 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 .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 22.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 . 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B . 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C . 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D . 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 23. 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这反映出(  )

    A .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B . 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D . 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
  • 24.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

    A .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 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25. 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 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 . 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 . 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 . 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 26.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

    A . 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 . 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 . 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 D .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 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 .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 .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 . 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 28.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 .   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B . 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 .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 . 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29. 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

    A .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B . 人民民主专政 C .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D . 封建君主专制
二、材料题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今之辩”和“中外之争”。

    梁启超曾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严复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王国维认为:“学问之事本无东西。”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