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

更新时间:2018-12-10 浏览次数:5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暑假期间,张同学参加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的一日游活动,他将参观到的景点有(    )
    A . 元谋人和北京人遗址 B .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 C . 北京人和半坡人遗址 D . 元谋人和山顶洞人遗址
  • 2. (2018七上·南山期末) 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式样是(    )

    A . 洞穴 B . 半地穴式房屋 C .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 干栏式房屋
  • 3. (2018七上·阳江月考) 今天,海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我们尊崇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蚩尤 D . 炎帝和黄帝
  • 4. (2018七上·伊川期中)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18七上·罗湖期末) 下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制定历法、商汤伐桀

    A . B . C . 文王 D . 武王
  • 6. 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在(    )
    A . 夏朝和商朝 B . 商朝和周朝 C . 西周和东周 D . 春秋和战国
  • 7. (2023七上·卢龙期中)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并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铁器、农耕的使用 B . 个体小农的出现 C .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8. (2018七上·伊川期中) 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

    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

    A . 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B .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 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 . “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
  • 9.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17七上·苏州期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有教无类 B . 温故知新 C . 因材施教 D . 仁者爱人
  • 11. (2019七上·新会月考)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2. (2018七上·茂名期中)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    )
    A . 商纣王 B . 秦始皇 C . 汉武帝 D . 唐太宗
  • 13. (2018七下·东莞开学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和战国 B . 秦和春秋 C . 战国和三国 D . 秦初和汉初
  • 14. 下图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 . 刘邦率兵攻占咸阳 B . 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 C .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D . 刘邦采取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 15. (2018七上·茂名期中)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 .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 繁荣思想文化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强化大一统
  • 16. (2017七上·临西月考)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 . 原因及影响 B . 原因及经过 C . 原因及特点 D . 特点及影响
  • 1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②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有利于汉朝对世界的政治影响

    ④是连接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8. 如果你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太学的一位学生,你不可能看到的教材是(    )
    A . 《诗经》 B . 《春秋》 C . 《道德经》 D . 《礼记》
  • 19. (2017七上·梅江月考)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的客观原因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经济困难 D . 人心思安
  • 20. (2017七上·深圳期中) 汉初统治者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百姓发展生产的措施,其客观原因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经济困难 D . 人心思安
  • 21.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西周分封制 B . 春秋诸侯争霸 C . 战国诸侯争霸 D . 三国鼎立
  • 22. 西晋王朝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阶级昏庸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3. (2018七上·兴化期末) 历次的分封都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而威胁中央。“八王之乱”出现于哪一时期(  )
    A . 西周 B . 春秋 C . 西汉 D . 西晋
  • 24.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C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25. (2021·海南模拟) 西晋灭亡后民族大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孝文帝 B . 司马懿 C . 司马炎 D . 诸葛亮
  • 26. 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③④
  • 27.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和艺术的相关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C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 . 洛阳的云冈石窟
  • 28. 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 东汉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秦朝时期 D . 西晋时期
  • 29. (2018七上·阜宁期末) 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B .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 C . 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D . 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
  • 30. 201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及其内部文字应该是(    )
    A . 商朝;金文 B . 商朝;甲骨文 C . 西周;金文 D . 西周;甲骨文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七上·茂名期中)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 (2) 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 (3) 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 (4)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33. (2018七上·泰兴期末) 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译意: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1. (1)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建立影响深远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了威胁,汉武帝继位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消除了这一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 (4) 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