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莒北五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10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b> </b>
  • 1.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对推动这场社会大变革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 诸侯争霸 B . 百家争鸣 C . 焚书坑儒 D . 商鞅变法
  • 2.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中央集权制
  • 3. (2017·连云港模拟)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方人口增多
  • 4.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 .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 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 .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 . 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 5.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 . 唐诗影响深远 B .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 唐诗取材广泛 D .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6.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诗) C . “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 . “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 7. (2016·德州)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

    A . 山海关之战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戚继光台州抗倭
  • 8.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9. 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下列史实属于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是(  )

    A .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康熙帝反击沙俄 D . 左宗棠收复新疆
  • 11.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

    A .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 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 . 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 .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12.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13.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 发动武昌起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4. “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及其指挥者是(  )

    A . 淞沪会战  佟麟阁 B .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C . 百团大战  彭德怀 D . 平型关战役  林彪
  • 15.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星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 . 发动辽沈战役 B . 发动渡江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解放南京
  • 16. “欧洲从迷信的、自我约束的社会,慢慢演变出自由开放的心态”最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 .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 . 新航路开辟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法国大革命
  • 17. 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的岛国,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近代历史上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第一”。以下各项与这一说法相符的是(  )

    ①率先开辟新航路  ②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③最先进入信息化社会  ④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推翻了旧的政权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废除了农奴制度 D . 改变了社会性质
  • 19.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

    A . 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D . 欧洲联盟的成立
  • 20. 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如表所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可以说明这一历史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是(  )

    时间(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A . 一波三折 B . 持续发展 C . 停滞不前 D . 危机四伏
二、<b >非选择题</b>
  • 21.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 “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 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 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 2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 (2) 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 (3) 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 (4) 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 23.

    随着美国大搞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日同盟日趋强化。历史上, 美日之间时敌时友,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日之战】材料一 如图所示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美日之争】材料二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美日之盟】材料三  如图四、五、六所示美国、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

    中比重的变化图

    1. (1) 图一美国舰队的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变革?变革前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2. (2)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九国公约》签订后, “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

    3. (3) 图四、五反映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请问 50 年代初,美国哪些举措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五、六日本、西欧实力的增强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世界政治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