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

更新时间:2019-01-30 浏览次数:57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忘路远近  B . 渔人甚异 C . 具答        D . , 欣然规往
  • 2.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 问/今是何世 C . 忽逢/桃花林 D . 后遂无问/津者
  • 3. 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辍耕之垄上 B . 无丝竹之乱耳 C . 奉命于危难之间 D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4.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
    A . 男女衣着,如外人 B .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C . 问所从来,答之 D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叹惋
  • 5.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 . 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 . 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 . 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7.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 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 . 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 . 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 . 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 8. 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 . 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 9.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 B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 C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 . 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 10. 选出对《桃花源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 . 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 . 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 .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
  •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捕鱼业:        ②渔人甚之:

    通人:          ④屋舍然:

    不知有汉:      ⑥此中人云:

    ⑦便扶路:        ⑧欣然往:

    病终:          ⑩后遂无问者:

  • 12. 按要求填空。
    1. (1) 渲染桃花林神秘色彩的句子是:
    2. (2)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3. (3) 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4. (4) 描写桃花源人社会风貌的句子是:
    5. (5)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两个句子是: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
  • 13.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欲其林(       )     ②阡陌交通(       )③ 便还家(       )       ④处处之(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 (3)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 (4)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 1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4-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江宁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仿佛若有光    

      如外人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自不如远甚也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 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问 D .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 (3)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画一处)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 (5)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kuàng,絮衣服的新丝绵)、麻粜(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 , 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开心的样子。②殊:特别,很。③计口授地:按人口分土地。④或:如果。

    1. (1)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公欲来    指代

      ②老人肯相引至  指代

      殊不缺也    指代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 B . , 寻病终    子 C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 D . 处志之       故可同
    3. (3) 补充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5. (5)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 . 《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进入山之大穴。 C . 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 . 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他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来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