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16. (2019八上·凤山期末)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 (4)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 (5)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 17. (2019八上·凤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时提出“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材料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 (1) 材料一中“97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 (2)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中国梦”(即奋斗目标)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长征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4) 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要继承什么样的长征精神?
  • 18. (2019八上·凤山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不懈探索】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
    2. (2) 为了弥补材料二中“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近代中国进行了哪两次重要的探索?
    3. (3) 依据材料三,三民主义就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孙中山认为哪一主义还未实现?
    4. (4) 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出现,是指什么运动?
    5. (5) 【感悟历史】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感悟“中国追随世界潮流”的历程,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具有什么共同的高贵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