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更新时间:2019-02-21 浏览次数:78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道家
  • 2.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的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庄子
  • 3. (2019高二上·深圳月考) “春秋末到战国时代,人文思潮达到了全面兴盛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与愿望”。这种“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    )
    A . 三教合一 B . 百家争鸣 C . 春秋大一统 D . 学在民间
  • 4. (2019高二上·深圳月考) 《墨子》一书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    )
    A . 非攻 B . 尚贤 C . 非乐 D . 节用
  • 5. (2021高二上·张掖月考)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韩非子
  • 6. (2018·浙江模拟) 战国时期,某学派弟子以严密的纪律组成抗衡诸侯的民间组织,其代表人物认为,用竹木制成飞鸟的功用还不如能载50石重车轴的销子。该学派是(  )
    A . 法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7.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8.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
    A . “非攻” B . “无为” C . “齐物” D . “严刑”
  • 9.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反映了(    )
    A . 君臣平等的思想 B . 限制君权的主张 C . 近代民权的理论 D . 重视教育的理念
  • 10.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 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 C . 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1. (2018高二上·平遥月考) 孔子曾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后世许多学者也把孔子喻为“丧家狗”。这可能是在说孔子和孔学(   )
    A . 思想极端,不受人欢迎 B . 游走官府,不关心民生 C . 学说主张,不适应政治 D . 荫被后世,却屡被否定
  • 12.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论语·先进》中说:“德行: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该记载从一个侧面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
    A . 温故知新 B . 有教无类 C . 学思结合 D . 因材施教
  • 13.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这表明战国时期(   )
    A . 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 B . 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C . 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 D . 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 14. (2020高二上·南宁期中)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民贵君轻并提出“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的思想学说。该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孟子 D . 荀子
  • 15. (2019高二上·鸡西期中) 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位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 16.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墨家 C . 法家 D . 儒家
  • 17.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庄子 D . 王阳明
  • 18. (2020高二上·沧县期中) 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这样一副对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与此下联思想吻合的是(    )
    A . 非攻,尚贤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民贵君轻
  • 19.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
    A . 为政以德 B . 人性本善 C . 推行“仁政” D . 克己复礼
  • 20.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有学者根据《汉书·艺文志》,统计制作了《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据此可见,当时(    )

    派别

    儒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217

    36

    86

    107

    403

    A .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C . 统治思想较为复杂 D . 士人就业岗位多样
  • 21.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 . 儒、道、法、墨 B . 道、儒、法、墨 C . 儒、法、道、墨 D . 道、法、儒、墨
  • 22.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
    A . 有教无类 B . 诲人不倦 C . 仁者爱人 D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23.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邻家一个未婚女子逝去时嚎啕大哭,但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他的举动震惊了世人。阮籍的言行表明(    )
    A . 儒学社会地位降低 B . 离经叛道成为时尚 C . 追求个性和真爱 D . 儒家礼法遭到挑战
  • 24. (2020高二下·海口开学考)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    )
    A .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 .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 . 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 .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 25. (2020高二上·花垣开学考) 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B .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 . 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D . 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 26.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1年突破10万亿美元,2006年突破20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30.6万美元。在2009年元月1号这一天,欧、亚、美报刊上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有影响力》,法《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中国则用“和平崛起”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这是因为我们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 )

    ①民为贵,君为轻   ②人性本善    ③己欲立而立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2018高二上·湖北期末) 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
    A . 引忍退让,以和为贵 B .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C . 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 . 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 28.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下列最符合两人共同主张的是(  )
    A .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 B . 讥讽士人不学无术 C . 强调经世致用 D . 主张工商皆本
  • 29. (2023高一上·吉林期中) 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旨在(  )
    A . 匡正封建秩序 B . 有闻必录 C . 道德教化 D . 彰显儒学地位
  • 30.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私学开始兴起 B . 古代教育体系完善 C . 儒学教化功能被强化 D . 书院得以兴盛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首子的思想相当驳杂,他的寿命长、阅历多、涉猎广、著述富,是使其驳杂的一些因素。书非成于一时,文非作于一地。适应环境与时代自然不免有所参差。但他并不纯其为儒,而是吸取了百家的精华,确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我觉得他例很像是一位杂家。杂家代表《吕氏春秋》一书,事实上是以荀子思想为其中心思想,也就是我这一断案的旁证了。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被认为是“杂家”的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 32. (2018·浙江模拟)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4. (4) 综上,说明法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同作用。
  • 33.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参守孔子墓三年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摘编自《曾子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原因。
  • 34.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
  • 35. (2018高二上·黄陵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3:“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 (1) 材料1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 (2) 据材料2,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 (3) 据材料3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