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5 宋明理学

更新时间:2019-02-21 浏览次数:70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湖州模拟) (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陆先生教人何先?”对曰:“辩志(志:意识动机)”正己复问曰:“何辩?”对曰:“义利之辩。”陆九渊闻此对话,说:“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
    A . 格物致知 B . 发明本心 C . 知行合一 D . 天人感应
  • 2. (2018高三上·防城港模拟) 《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这一判决说明宋代(  )
    A . 否定了财产继承制度 B . 维护了儒家传统道德 C . 凸显了社会习俗作用 D . 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 3.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朱熹曾将儒学的经典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下列属于四书的著作是(    )

    ①《尚书》

    ②《春秋》

    ③《大学》

    ④《中庸》

    ⑤《论语》

    A . ①③④ B . 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 4. (2018高二下·西华期末)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 . 格物致知 B . 发明本心 C . 心外无物 D . 知行合一
  • 5. (2018高一下·宁波期中) 为保证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宋代士大夫亦努力“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    )
    A . “正君心” B . “格物致知 C . “本心体悟” D . “致良知”
  • 6. (2022高二下·黑山月考)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
    A .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 .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 7. (2018高二下·新化开学考) 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该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官方教科书。这主要是因为(    )
    A . “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B . 此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 . “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D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8. (2018高二下·武邑开学考) 假如穿过时空隧道,让你回到元朝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你着重应该复习以下哪本教材是(    )
    A . 《四书》 B . 《春秋繁露》 C . 《五经正义》 D . 《四书章句集注》
  • 9.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    )
    A .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 .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 . 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 . 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 10.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
    A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 11. (2019高二下·万州期中)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 12.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    )
    A . 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 . 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C . 政府鼓励尊老尊贤 D . 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福利
  • 13.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
    A .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B .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 .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 .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 14.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
    A . 世界本原之争 B . 道统思想之争 C . 理气关系之争 D . 治学方法之争
  • 15.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1283年,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舍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 . 法家思想 B . 程朱理学 C . 王阳明心学 D .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 16. (2018高二上·深圳期中)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A .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 .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 .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 . 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17. (2020高二上·四川期中)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 . 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B .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C .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 .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 18.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普遍对自然知识以及科技感兴趣,或对科技有所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宋代儒家所形成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于宋明科技达到高峰起到积极作用。这说明(   )
    A . 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 . 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 . 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 . 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19. (2018高二上·揭西期中)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
    A .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 .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 .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 . 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 20.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 . 格物致知 B . 发明本心 C . 知行合一 D . 致良知
  • 21.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宋明理学思想包含了“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这说明宋明理学(   )
    A . 以提高个人修养为根本目的 B . 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 . 使儒学逐渐完整并走向成熟 D . 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 22. (2021高二上·浑源月考)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 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 23.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 .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 . 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 .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D .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 24.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
    A . 心外无物 B . 理是世界本原 C . 无为而治 D . 仁者爱人
  • 25.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 .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 .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 .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 26. (2021高二下·江城期中)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
    A . 强调伦理道德 B . 重视知行合一 C . 宣扬格物致知 D .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27. (2020高二上·上高月考)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明理学(  )
    A .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 . 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 .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 28.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淸代

    56.67

    24.11

    0.56

    18.39

    A . 学而优则仕观念渐趋淡化 B . 书院的办学主体渐趋单一 C . 书院的办学体制渐趋僵化 D . 思想文化的专制渐趋强化
  • 29.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 )
    A .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 B .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 C .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 D .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
  • 30.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 .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 “贵儒”又“尊道”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高三上·佛山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梦溪笔谈》是宋代一本记录科学现象的著作,1086年至1093年由沈括完成。他对知识的追求引发了一场以儒学为基础的宋代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促使人们去了解包含万物和宇审整体中的理。沈括记载的最有名的科学成就是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领先于德国古腾堡同样的发明400 年),以及对地图绘制技术的记载和对化石遗迹的解释。在书中的其他条目里,沈括记述了月亮的盈亏方式,并得出了可以从中看出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结论。

        沈括乐于记录奇异之事,其著作中的条目并不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时候记载事件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沈括的记载包含“繁冗的说教、宫庭逸事和转瞬即逝的奇异事物”,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建立在当时的五行学说宇审理论基础上的。当风吹干了盐池的水,继而盐分结晶时,沈括并没有把这个过程看作蒸发率不断增大的过程,而是解释为五行相生之理,也就是火(风) 生土(盐)。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朝代一一宋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括《梦溪笔谈》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括创作《梦溪笔谈》的时代背景。
  • 32. (2017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陆九渊任荆门军知军。他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他便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守边防,固前沿,从此荆门有了城池。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提拔人才。他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引导民众从内心自觉履行道德仁义。他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

    ——摘编自《荆州地方志》等

    1. (1) 根据材料,指出陆九渊治理荆门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九渊治理荆门的主要措施。
  • 33. (2017高二上·吉林月考)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及其消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理学在社会伦理观方面最受人诟病的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并非是禁欲主义,问题不是如何解释“灭”字,而是如何解释“人欲”。在程朱理学中,人欲是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与人欲对应的概念是人心,“‘人心’泛指一切欲望,‘私欲’则专指过分追求利欲,违背道德原则的欲念,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去除一切‘人心’、一切感性欲望,而是以道德意识克服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的意识”。

    ——《清朝对程朱理学的阉割与歪曲》

    材料二:在西方,人们把程朱理学称为新儒学。新儒学的改革由朱熹完成。朱熹把孔孟置于正宗,又把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和张载、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颢)思想以及佛家高度一元化的哲学与道学无为的思辨精神,整理融合,形成了一个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宋元明清,几代统治者把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程朱理学在900年间,成为了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认理践履的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程朱理学在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1. (1) 结合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程朱理学中“灭人欲”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存天理”这一思想成果的政治功效。

    2. (2) 材料二中认为程朱理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新”在哪?宋元明清的几代统治者将程朱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何在?

    3.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及其消极影响。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材料二: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对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2. (2)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 35.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历史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