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8.1 牛顿第一...

更新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5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篇
  • 1. 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焦耳 B . 伽利略 C . 欧姆 D . 法拉第
  • 2. 一个篮球在空中斜向上飞行,假设篮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篮球将(   )
    A . 静止不动 B . 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 .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速度减慢,到最高点后,又加速落回地面
  • 3. 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 . 正在进站的火车 B . 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 C .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 .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 4. 切物体都有惯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物体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B . 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 C .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 .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 5.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

    A . 立即停下来 B . 立即向前倒下 C . 立即向后倒下 D . 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
  • 6. 伽利略等科学家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1. (1)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2. (2) 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常注意的是: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大,所以运动的距离短,而科学家注意到:小车在较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物体将,这种方法叫
  • 7.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
  • 8. 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   ,还保持原来的   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 9. 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选填“左””或“右”)启动;②列车向(选填“左””或“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 10. 如图所示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相同,小车的轮子起到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的作用,这个摩擦是(选填“有益的”或“有害的”)。

二、提升篇
  • 11.

    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v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2 , 比较v1和v2的大小,则有(  )

    A . v2一定大于v1 B . v2一定小于v1 C . v2一定等于v1 D . 无法确定
  • 12. (2018八下·巨野月考)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里所说的“大量经验事实”指的是: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就越;通过的“推理”是: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将保持这一初速度做,进而“抽象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 13.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 甲、乙匀速下降,v>v , 丙停在空中 B . 甲、乙匀速下降,v>v , 丙匀速上升 C . 甲、乙匀速下降,v>v , 丙匀速下降,且v>v 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14.  2014年3月14日早上,某市市区长江路32号附近路面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部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如图所示。汽车B刹车后由于仍撞到汽车A;观察汽车A的尾部向上翘起,说明力能够使物体产生;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选填“安全气囊”或“ 汽车头枕”)。

  • 15. 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 (1) 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选填“越快”或“越慢”)。
    2. (2)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
    3. (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法,以前学过探究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 16.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和图(d)所示。

    (a)  (b)   (c)  (d)   

    由图(a)、图(b)或图(c)、图(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

  • 17. 雨滴从空中下落时受到的重力G与空气阻力f的作用,若阻力f随雨滴下落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则在雨滴下落越来越快的过程中,G(选填“<”、“>”或“=”)f,当速度增大到一定的时候,f 的大小与重力G相等,则雨滴的运动状态为
三、综合篇
  • 18. 面向车前进方向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的人,突然感到坐椅背紧压在他的背上,这时可以判定(   )
    A . 一定是汽车突然减速 B . 一定是汽车突然加速 C . 一定是汽车紧急刹车 D . 一定是汽车在急转弯
  • 19. 2008年5月26日7时50分15秒,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向火星北极地区降落,“凤凰号”在竖直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F2(选填“>”“<”或“=”)。
  • 20. (2015八上·重庆期末) 如图所示,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离开传送带后落在地上P点,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则物块将落在(  )

    A . P点 B . P点或P点左侧 C . P点右侧 D . P点或P点右侧
  • 21.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者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实验 。
    1. (1)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上水平路面时具有
    2. (2) 试验中,换用不同粗造成度的毛巾、棉布、木板做水平面,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起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运动得越
    3. (3) 进一步推断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 22.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 (2) 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上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4. (4) 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23. 如图所示,是我国冰壶选手在2010年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小丽在观看比赛时发现:两名运动员在冰壶的前面“刷冰”时,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小丽联想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她想:若将冰壶换成冰块,用同样的方法在冰面上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1) 小红对小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小红的异议是此实验设计不易控制冰块的初始速度,假如可以利用木板搭成斜面,为了保证冰块滑到冰面时的速度相同,应进行的操作是
    2. (2) 假如在“刷冰”的过程中,冰面没有熔化,“刷冰”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冰面的,从而改变阻力大小。
    3. (3) 通过比较冰块在不同冰面上前进的,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假如冰面上没有阻力,运动的冰块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