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08 浏览次数:47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A . 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 . 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 . 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 . 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 2. 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 . 鼓膜的振动 B . 听小骨的振动 C .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 . 神经冲动的传导
  • 3. 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4.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 .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 .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 .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 5. (2022八下·宁波月考) 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 . 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 . 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6.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 .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 .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 7.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 .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 8.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 9. (2023七下·宁波期中) 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
    A . 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 . 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 . 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 . 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 10.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 .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 . 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 11. (2019七下·湖州期中)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 .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 12. 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样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 )
    A . 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B . 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C . 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 . 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 13.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14. 如图所示,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 )

    A . 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 . 向南行驶向右转弯 C . 向北行驶向左转弯 D . 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 15. 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 )
    A . 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B . 舞蹈运动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角尖的像的光路图 C . 物体PQ在平面镜中成像P`Q` D . 进入玻璃砖和穿出玻璃砖后的光路图
  • 16.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 17. (2023七下·宁波期中) 小明同学用某一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那么该实验现象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相同( )

    A . 照相机 B . 放大镜  C . 投影仪 D . 潜望镜
  • 18. 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B . 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C . 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 . 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 19. 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 .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 . 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20. (2019七下·余杭月考)

    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 .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 .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 .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二、填空题
  • 21. 右侧三幅图分别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甲: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乙:小狗照镜子:

    丙: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

  • 22. 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B”,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字母。

    1. (1) 可以看到平面镜中字母的像是(填“FB”或“ ”)。
    2. (2) 若A墙与B墙相距4米,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米。
  • 23. 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 (1) 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知识。
    2. (2) 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亮点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 (3) 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A . 两个亮点都向上  B . 两个亮点都向下 C . 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  D . 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
    4. (4) 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注意观察的现象是
  • 24.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 (1) 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填“虚”或“实”)像。
    2. (2) 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
    3. (3) 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填“上升”或“下降”)了。
  •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α表示,即α=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米,它的焦度就是:α=1/0.5=2米-1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米-1 , 它的焦距是0.25米。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 (1) 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 . 近视、凸透镜 B . 近视、凹透镜 C . 远视、凸透镜 D . 远视、凹透镜
    2. (2) 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米,则该镜片的焦度为-1 , 度数为度。
  • 26. 请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
  • 27.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 .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B . B′、 C . 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 (2) 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3. (3) 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得到的相应规律是
  • 28. 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光屏上的像的性质为
    2. (2) 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
    3. (3) 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填字母)。

      A.f <15 cm B.15 cm< f <20 cm C.f >30 cm

    4. (4) 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29.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科学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