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17-04-21 浏览次数:6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21. (2016九上·株洲开学考) 用化学符号表示
    1. (1) 氧气  
    2. (2) 锰酸钾
  • 22. (2016九上·株洲开学考) 在①矿泉水;②氮气;③氯酸钾;④水;⑤四氧化三铁中,请用数字代号填写:属于纯净物的是
  • 23. (2016九上·株洲开学考) 将某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回答:
    1. (1) 写出名称B  C
    2. (2) 写出加热A的文字表达式:
  • 24. (2016九上·株洲开学考) 先阅读下列资料.

    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实验室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方法a:利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过氧化氢 水+氧气

    方法b: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但是,若氯酸钾固体中混有可燃性杂质,加热时极可能发生爆炸;而且利用此法制得的氧气中往往含有一种有毒的杂质气体﹣﹣氯气.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现提供如图仪器装置:

      (I)指出装置图中指定仪器名称:①

      (II)选择方法b制氧气,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若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对应的收集装置应选择(填装置字母代号).不能用装置E来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III)某同学在关闭装置B中的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时发现: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中的水就下不去.这种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填“良好”或“不好”).

    2. (2) 请你从尽量多的角度分析,资料中制氧气的两个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共同点一:

      共同点二:

    3. (3) 比较两种制氧气的方法,许多同学都认为较优的是方法a.你认为该方法具有哪些优点?(写一点即可)
    4. (4) 也有同学认为方法a也有不足:利用方法a则应该选择装置B作气体的发生装置,而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还有大量的氧气没有能够收集,造成浪费.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导出锥形瓶中的氧气.你的操作方法是
  • 25. (2016九上·株洲开学考)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 (1)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①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②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 (2)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

    3. (3) 【结论】通过上述同学所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豆丝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请你写出该反应表达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