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0...

更新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47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在黄海海战中,有一将领在舰艇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该将领是(  )
    A . 叶祖珪 B . 刘步蟾 C . 邓世昌 D . 林永升
  • 2.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马关条约》在日本下关市的春帆楼签订,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开始的意思)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
    A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的客观形势 B . 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 C . 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非常惨烈
  • 3.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19世纪末期,欧洲列强掀起了一波瓜分亚洲的浪潮。清朝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让欧洲列强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机会。据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  )
    A . 镇压阶级矛盾 B . 企图瓜分中国 C . 实现亚洲自主 D . 推翻清朝政府
  • 5.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
    A . 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 .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 . 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 . 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6.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 .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 7.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8.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 9. (2018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国报纸载文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一说法旨在(  )
    A . 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 . 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 C . 激发国人的民族危机感 D . 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 10. (2019高三下·于都模拟)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
    A .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 . 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 .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 . 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 11. (2018高三上·华安月考) 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 .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 C .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 .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 12.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 . 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 .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 . 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 . 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 13.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B .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4. (2018高三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图,该图是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对1893—1928年间这一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华的商行数 B . 资本输出是此时期列强侵略的重要方式 C .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D . 该时期德国完全放弃在华侵略利益
  • 15.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甲午战后至有清之末,清政府多次举借外债,所欠外债如下。据此可知(    )

    注:以上各项借款,约占赔款额三分之二。

    A . 庚子赔款全都先由西方列强垫付 B .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D . 其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 16.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黄海海战 B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 淞沪会战 D . 枣宜会战
  • 17.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下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

    A . 此证应颁发于1905年之后 B . 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C . 这里的“中华国”指的是中华民国政权 D . 属于直接史料,对研究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有较高的价值
  • 18.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在一些外媒看来,铁路(高铁)外交,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有力的外交武器。为此,有人说:“过去,洋人在中国修铁路;今天,中国帮洋人建铁路。”近代史上,洋人大规模“在中国修铁路”是在(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马关条约》签订后 C .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 《二十一条》签订后
  • 19.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该学者说的“海军战争”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中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C . 甲午战争中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
  • 20.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近代前期中国某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 . 黄海海战 B . 反割台斗争 C . 淞沪会战 D . 平型关战役
  • 21. (2019高二下·长治月考) 加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 22.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3.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
    A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 18世纪末 C . 20世纪中晚期 D . 19世纪初
  • 24. (2018高一上·沭阳期中) 如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以佐证(  )

     

    A . 《南京条约》开放北京成为通商口岸 B . 《天津条约》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 《马关条约》规定可在北京开设工厂 D . 《辛丑条约》允许各国驻军保护使馆
  • 25. (2018高一上·沭阳期中) 下图中的情景出现于(  )

    旅顺大屠杀

    A . 抗日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6. (2020高一上·朝阳期末) 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C . 《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7.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下列所引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 28. (2018高一上·马关月考)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海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辽东战役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③②①
  • 29. (2018高一上·马关月考)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30. (2018高一上·马关月考)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

    A . 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 . 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C . 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 . 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高三上·佛山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清国向欧美派遣第一批留学幼童,他们习英语,打棒球,甚至剪发辫。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宣布撒销留美幼童团。甲午战后,日本成为留学首选地,截止1906年,粗略统计在日留学生接近2万人。在日本,这些留学生被讥笑为“清国佬”,全然没有了儒雅文人的形象,他们甚至避称自己是“清国人”。来自各地学生结成同乡会,出版如《民报》、《浙江潮》、《河南》、《江苏》等刊物,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的十年间,留日学生出版的报刊达六七十种之多。这些刊物基本上都以反帝救为出发点,爱国思想明显。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32. (2018高一下·河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信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 33. (2018高一下·阳高开学考)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远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四: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 (1) 据材抖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 (2) 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
  • 34. (2018高一上·西宁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信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 35. (2017高三上·郑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台湾建省后,刘铭传在“抚番”、清赋、交通和文教等方面展开工作。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他在淡水东南的大嵙崁地方设立全台抚垦总局,下设大嵙崁、恒春、番薯寮等七个抚垦局,采取剿抚并用,开山抚番。仅台北府地区,垦辟新旧荒地多达7万余亩。刘铭传积极推广茶叶种植,在1871-1896年的26年间,台湾茶叶出口增长近12倍。刘铭传还派人到江、浙、皖等省学习植桑技术,从上海和广州引进优良蚕种,大力扶植台湾蚕桑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刘铭传还尽力在煤矿开采、樟脑出口等方面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文教方面,刘铭传在台北府设立番学,招纳当地士著头目弟子20人,聘请3名教员讲授汉文、算学、官话、台湾话和礼仪等内容。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在大稻埕设电报学堂,培养电报人才。1887年,他延请英国人布茂林为教习,教授西学;聘汉文教师教授中国经史文学。1888年,刘铭传又拟请老师教授图算、测量、制造之学。他在台湾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建省后的台湾文教事业有较大发展。

    ——摘编自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对台湾开发的主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台湾设省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