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3* 马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

更新时间:2019-03-15 浏览次数:1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bìng)死于槽枥之间 B . 一食或尽粟一(shí) C . (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 才美不外(xiàn)
  • 2. 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B .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  执策临之 D . 祗辱于奴隶人 手 学而时习
  • 3.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食或尽一石(粟:粮食)         美不外见(才:才能) B . 执策而之(临:面对)             其真不马也(知:认识) C . 然吾尝闻风俗化移易(与:和)     夫以之不遇时(子:你) D . 吾因子有所矣(感:感触)         为我曰(谢:致意)
  • 4. 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 才美不外见 C . 其真无马邪 D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5. 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 . 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 . 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 6. 下列(关于《马说》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 . 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 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 .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 7. 文学常识填空。

    ①韩愈,代著名家、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和、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 8.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含义: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含义:

  • 9.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有,伯乐不常有

    ④且欲与不可得

    ⑤一食尽粟一石

    ⑥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 11. 按《马说》原文填空。           
    1. (1) 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 (2) 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 (3) 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 (4)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 (5)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 (6) 本文的主旨是:
    7. (7) 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二、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祗于奴隶人之手

      求其能千里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执而临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 (4)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韩愈《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之不以其道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

      ③买首五百金

      ④鸣不能通其意

    2. (2) 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 (3)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 (4)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4. 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缦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子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1í):纯黑色。

    1. (1) 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 B . 食之不能尽其(材质) C . 秦穆公伯乐曰(对……说) D . 穆公不 , 召伯乐(高兴)
    2. (2)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以其道  又安知天下马也 B . 千里称也  不可告天下之马也 C . 求其能千里也  又知天下之马也 D . 伯乐不常有  三月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4. (4)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5. (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被识别。 B . 甲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主旨。 C . 乙文中秦穆公对九方皋找到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D . 乙文告诉我们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
    6. (6) 请你联系乙文的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