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来源 | 1850年前 | 19世纪90年代早期 | 20世纪初 |
地税、贡粮 | 30 | 32 | 33 |
外贸关税 | 4 | 23 | 39 |
捐纳功名及官职 | 4 | 5 | 4 |
其他收入累计 | 5.6 | 28 | 27 |
总计 | 43.6 | 88 | 103 |
观察下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
材料一:DDT大事记
时间 | 基本情况 |
1939年 | 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
二战时 | 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
1948年 | DDT的发现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58年 | 女作家蕾切儿·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到,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要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
1962年2月 | 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
1962年2月以后 | 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的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
1963年 | 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英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
1972年 | 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
材料二:《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 ……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 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建国大纲第一条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标示革命建国的方针,并明定建设程序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时期……为国民革命的革命法典。
材料二:(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宣言中,昭示要端四点:
①国民政府之职责,在履行中山先生的遗志,贯彻国民革命志业。
②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平等自由之中国,首在废徐不平等条约。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当召开国民会议为执行之枢机,以收回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去的主权。
Ⅳ执行国民党党纲及政策,扫除障碍,从事建设。
——摘自王正华《国民政府初创时期之组织及党政关系》(1925年)
材料: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 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