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漫画出现的背景可能是(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
材料二:下图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发行的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相互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大量流通。
材料三:下图为日本伪造的法币。近年来有日本学者向世人展示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制造的中国法币半成品。明治大学还把研究所遗址改成资料馆陈列史料,并有当年工作人员出来作证,静冈市还发现研究所当年印有孙中山水印的印钞纸。中国学术界也有大量文献表明,侵华日军曾用假币在华大肆采购物资。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抵制洋货运动并不仅仅存在于近代中国,即使是当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也是屡有耳闻,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的中日纠葛,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抵制日货的言论在人们的日常言谈和网络媒体中屡见不鲜。不少中国人呼吁“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政府、青年学生、学者、商人对此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与态度。这似乎就是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的重演,在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协奏下,抵制洋货运动在百年中国历史中绵延不绝。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此后,中国抵制洋货的斗争时有发生。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以后也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等。
依据材料,概括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抵制洋货运动的认识。
材料: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983),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材料: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把洛克和盂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纳入了联邦宪法中,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又和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外交权的分立,他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二权分立,因为他认为行政权、外交权应属于君主,只有立法权属于议会。孟德斯鸠对共和制是不信任的,他不赞成把行政权给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人,而赞成把行政权保留给开明的君主,孟德斯鸠对司法权是不重视的,他认为司法权应同时委托给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人民选出的下院。因此,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实际上都带有一些和君主制妥协的特色。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完全是从美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的。正如埃尔布里奇·格里所说:“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寻。”
——摘编自余怀彦《深层美国》
材料一: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9日—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岛普拉森舍湾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双方就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和对德、对苏政策,以及战时和战后世界重要问题等进行了磋商,最后签署了《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9月24日在伦敦举行的同盟国会议上,苏联、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荷兰、挪威、南斯拉夫、卢森堡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并加入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材料二:租借法案( Lend—Lease Act)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但前提条件是盟国必须使用它们自己的货船来运输这些战争物资,以避免可能的对美国商船的攻击。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
材料一:卢作孚(1893—1952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即因家贫辍学,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胸怀报国大志,发奋自学,先后做过教师、记者,后投身于“实业救国”的事业,白手起家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实业公司。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年挤垮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亲自指挥,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撤退。1945年卢作孚赴美参加国际通商会议,提出维护我国航运利益的三条议案,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
材料二:“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业家。他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己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实现其‘实业救国’的主张。……卢作孚先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历经艰险,呕心沥血,经营有道……卢作孚先生还是一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家。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用人唯贤。‘民生公司’和‘民生精神’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