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99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二上·玉溪期中)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 . 农业发展迅猛 B . 分封制度崩溃 C . 郡县制度形成 D . 官吏待遇下降
  • 2. (2016·宜春模拟)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 .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 .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 3. (2016·宜春模拟) 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 . 商业革命的出现 B . 市井文学的繁荣 C . 人身束缚的松动 D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4. (2016·宜春模拟) 1876年出使英国的郭嵩焘、因曾上书太平天国而流亡香港和英国的王韬、在上海为外商当买办的郑观应、参加洋务运动的官员薛福成等人都对议会制度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的议会制度有了初步了解。这反映了(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限制君主权力达成共识 C . 国人普遍赞同议会制度 D . 中外交流促进西学传播
  • 5. (2018高一上·东莞月考)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国民大革命
  • 6. (2017高一上·吉安月考)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 .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 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 . 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7. (2016·宜春模拟) 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原油

    100万吨

    160万吨

    180万吨

    210万吨

    发电量

    8.7亿千瓦

    15.3亿千瓦

    17.5亿千瓦

    20.8亿千瓦

    铁路货运量

    250万吨

    410万吨

    474万吨

    481万吨

    A . 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 . 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 .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 8. (2016·宜春模拟) 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 提倡民主排斥专制 B . 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 . 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 . 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 9. (2016·宜春模拟) 19世纪30年代,力主改革的辉格党领袖、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议院,以保证改革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但持保守态度的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集体辞职.这表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  )

    A .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B . 国王拥有否决议会的权力 C . 贵族势力逐渐被削弱 D . 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均力敌
  • 10. (2020·泰安模拟)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 . 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 . 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 .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 .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11.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

    A . 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 . 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 .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 . 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 12. (2016·宜春模拟)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以下作品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
  • 13. (2016·宜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

    3. (3) 简述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国的对外交往?

  • 14. (2016·宜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 15. (2016·宜春模拟) 材料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

    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 16. (2016·宜春模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3年,在围绕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大讨论中,出现了“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国”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国民党力主“主权在民”,试图建立一个以议会为中心的政体;而以康梁为代表的“主权在国论”的主张者认识到不成熟的政党﹣议会政治无法克服中国面临的深重的国家整合危机,试图以普鲁士﹣德国为楷模,赋予总统及其行政体系以更大的权力,通过后者来实现政治整合。德国的“主权在国论”通过将“主权”赋予作为有机体的“国家”,为君主立宪国家中的君主提供了一个强势而又不同于专制君主的地位。康梁对于当时不成熟的议会﹣政党政治有着相当犀利的批评,但他们自身的理论却缺乏恰当的历史行动者载体──与普鲁士王室不同的是,北洋集团既缺乏足够理性化的军政组织,也缺乏对中国新旧政治精英进行全面整合的能力。

    ──摘编自章永乐《旧邦新造》

    1. (1) 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主权在民论”与“主权在国论”的实质及其影响。

  • 17. (2016·宜春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对反革命分子采取的恐怖政策。国际恐怖主义历经了18世纪末的萌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爆发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泛滥时期。在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逐渐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基本类型。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们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 18. (2016·宜春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